豎《康熙字典》 【酉集中】【豆字部】
【唐韵】臣庾切【集韵】【韵会】上主切,并音裋。【说文】竖立也。【徐曰】豆器,故为竖立。【后汉·灵帝纪】槐树自拔倒竖。【魏志·钟繇 锺繇传】起偃为竖。
又【韵会】贞也。【字汇】直也。
又【广韵】童仆之未冠者。【列子·说符篇】邻人亡羊,请杨子之竖追之。【宋书·周朗传】婢竖无定科。
又内廷之小臣也。【周礼·天官】内竖掌内外之通令,凡小事。【注】竖,未冠者之官名。【左传·僖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注】竖,左右小吏。
又凡卑鄙者皆曰竖。【史记·留侯世家】竖儒几败乃公事。【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又姓。【左传·昭十六年】郑大夫竖柎。
又【韵会】通作裋。【史记·秦始皇纪】寒者利裋褐。【注】一作短,一作竖。谓褐衣竖裁为劳役之衣,短而且狭,故谓之短褐,亦曰竖褐。【荀子·大略篇】衣则竖褐不完。【注】僮竖之褐,亦短褐也。【集韵】或作𫌋。
又【正韵】【字汇补】并殊遇切,音树。【通鉴】庞涓曰:遂成竖子之名。胡三省读去声。 【集韵】籀作竖。或作𫝋。俗作竖,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