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列宁
类别 哲学
释义 列宁     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1870.4.22—1924.1.21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杰出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列宁主义的创始人。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城(今乌里扬诺夫斯克)。父亲为省国民教育视察员。兄因参与谋刺沙皇亚历山大第三被处死刑,这对列宁产生深刻的影响。1887年进喀山大学法律系就学,数月后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当局开除和流放。1888年回喀山,开始阅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加入俄国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1889年秋迁居萨马拉(今古比雪夫)。一方面和先进工人一起钻研和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并仔细阅读普列汉诺夫和劳动解放社的秘密出版物;另一方面着手研究俄国的经济状况,特别是深入农村收集关于农民的资料。这一时期,列宁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确定了职业革命家的方向。1893年8月到彼得堡,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思想和组织工作。1894年撰写《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批判民粹派提出的主观社会学观点和错误的政治纲领,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证俄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道路,提出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

列宁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895年秋,把彼得堡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统一起来,创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它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同年12月被捕入狱,次年2月流放西伯利亚东部。在监狱和流放地,继续领导协会进行革命活动,并钻研哲学和从事理论写作。1899年发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系统整理和研究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实际材料,分析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俄国的阶级结构,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市场、再生产和危机的理论,完成对民粹派的批判。与此同时,还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自由资产阶级观点,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强调“要认真地对付新康德主义”。1900年初流放期满,7月出国。为了批判第二国际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经济派,在国外创办了《火星报》,这是全俄性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刊物,为在俄国建立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02年发表《怎么办?》一书,系统地对经济派主张的自发论进行批判,阐明政治斗争、革命理论和革命政党等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为俄国无产阶级新型政党奠定了思想基础。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经过激烈的斗争,使大会通过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在这次大会上因建党组织原则的尖锐分歧,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和以马尔托夫(Л.Мартов, 1873—1923)等为首的孟什维克派。1904年撰写《进一步,退两步》,严厉谴责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的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错误,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党的学说,奠定了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

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7月撰写《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批判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策略,论述布尔什维克的革命策略思想,提出帝国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学说:无产阶级必须实现在革命中的领导权,建立工农联盟,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布尔什维克党的策略基础。11月由国外回到彼得堡直接领导革命斗争。同月,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提出了文学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党的出版物”的口号。指出包括美学、文学艺术在内的党的出版物是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齿轮和螺丝钉。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创作自由”的虚伪性,强调对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不能作机械的、划一的规定,应当反对公式主义,提倡有个人创造性,从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性质、特征、任务和功能。1907年底再度出国。1908年2月至10月在革命低潮时期撰写《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初步概括恩格斯逝世后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对俄国和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哲学,也对整个马赫主义进行深刻批判,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奠定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哲学理论基础。在任第二国际执行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从1905年起)期间,多次出席执行局会议和第二国际代表大会,同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首领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斗争中撰写《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1908)、《欧洲工人运动的分歧》(1910)、《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1910)、《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1913)等著作,分析、揭露修正主义的思想体系及其产生的根源,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

1912年1月,领导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把孟什维克清除出党,使布尔什维克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推行的社会沙文主义展开不调和的斗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革命口号。为了科学分析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庸俗进化论和诡辩,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和策略提供理论指导,列宁于1914年9月至1916年6月,在流亡瑞士的伯尔尼和苏黎世期间集中深入地研究了唯物辩证法,写了几个笔记本(构成1933年以《哲学笔记》为名出版的一书的主要内容),阐明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探讨辩证法的要素,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从而把唯物辩证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运用辩证法研究帝国主义,发现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在1915年8月写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重要结论。1916年写成《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根据《资本论》问世后半个世纪来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分析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矛盾,指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已经开始。此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写有大量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殖民地问题、宗教和无神论问题的文章。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列宁于4月初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在《四月提纲》中明确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随后在许多文章中驳斥机会主义者反对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错误主张,并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从各方面教育和组织群众为夺取政权作好准备。8—9月写成《国家与革命》,在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驳斥考茨基等人的错误理论, 分析国家的起源、 特征、 本质及其历史作用, 揭示国家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强调无产阶级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意义, 规定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 论述共产主义社会低级和高级阶段的基本特点以及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作了理论准备。9月下旬,制定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并亲自领导起义。

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获得胜利。次日,列宁在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宣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并当选为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即苏维埃政府)主席。之后领导党和人民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进行了一系列艰巨的斗争。建立各级无产阶级国家机关,组织社会主义经济;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粉碎帝国主义和白匪的进攻和叛乱;提出电气化计划;实行新经济政策。并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活动中,继续开展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1919年3月主持召开第三国际成立大会,后又直接领导国际的最初几次代表大会。在这些代表大会上,列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科学地阐明俄国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以及各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阐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论述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思想。1920年4—5月写成《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着重批评西欧各国新成立的共产党组织内存在的以冒险主义、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思想,论述马克思主义一系列的策略思想。同年10月发表《青年团的任务》,首次提出了共产主义道德的概念,比较完整地论证了共产主义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实质,论述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意义和方法。这一时期的重要著作《怎样组织竞赛?》(1917)、《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8)、《伟大的创举》(1919)、《论国家》(1919)、《关于无产阶级专政》(1919)、《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1919)、《论无产阶级文化》(1920)、《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1921)、《论粮食税》(1921)、《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1922)等,进一步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突出实践的重要性,指出具体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提出辩证逻辑的基本要求,论述文化遗产的批判与继承关系,分析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形势、特点和规律性,阐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经济和政治辩证关系,指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无产阶级专政基本任务之一,论述阶级定义以及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相互关系等,都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他将对抗和矛盾加以科学区别,指明“在社会主义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为研究社会主义矛盾运动的辩证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最后的年代里,列宁在病中口授了一些文章和信件,包括《日记摘录》、《论合作社》、《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论我国革命》、《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给代表大会的信》等,反映了他对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些新的思考。1924年1月21日因病在莫斯科逝世。

列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献给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列宁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的著作收辑在《列宁全集》中。列宁著作是当今世界上出版和流行最多、最广的著作之一。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8 17: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