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列斐伏尔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列斐伏尔 Henri Lefebvre1901—1994 法国哲学家,“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毕业于巴黎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8年,参加创办《马克思主义杂志》。次年加入法国共产党。1930年开始任大学教授。1944年后历任图卢兹法国广播台主任、国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巴黎大学农泰尔学院社会学教授等职。1956年创办《论证》杂志,提出要继承和超越马克思主义。1958年因反对法共路线而被开除出党。1973年退休。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曾被萨特引为“综合”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先辈。把日常生活作为哲学思考的主要对象,由此建立了论述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认为异化使人片面化,使人性遭到压抑和破坏,只有开展日常生活批判才能克服异化,真正达到“全面的人”、“总体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形态像面纱一样把经济现实、现存的政治上层建筑的作用包罗和掩盖起来,只有撕破面纱才能接触真相。提出“国家是从事欺骗活动的场所”,认为社会主义社会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批判个人崇拜,而在于是否在制度上确保国家逐步消亡。主张通过工人自治的社会主义改变整个社会,达到人的生活的理想境界。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危机,被官方化,变成行政条文,须以主体能动性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出发点来复兴马克思主义。提出“没有单一的马克思主义,但有多种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是50年代以来在西方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多元论”的最系统的阐述者和最积极的宣传者之一。在美学上,认为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理解和说明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的历史。提出审美力在历史进程中从自然感中成长起来,人的无限的美是可以被理解的,它使我们发现了自己。认为艺术是人类劳动的特殊形式和特殊产物,是一种上层建筑,永远具有社会性和政治性。它与游戏、幻想、想像紧密联系,力求把握一定时期生活的丰富内容。艺术的特征和力量是与它对具有多种多样性质的人以及对人的丰富本质的注意相联系的。主要著作有《辩证唯物主义》(1938)、《日常生活批判》(1946)、《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问题》(1958)、《总结和其他》(1959)、《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1971)。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