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学 Leninology 现代西方学者以列宁的理论、生平事业及有关著作为中心的学术研究。可分为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等国出现。主要机构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东方研究所,联邦德国科伦的世界共产主义研究所,慕尼黑、汉堡的东方研究所、弗赖堡大学的专门研究所,以及梵蒂冈教会的东方研究所等。他们自称是进行“纯粹的”、不受任何政治立场左右的“学术研究”,但实际上都倾向于怀疑、甚至否认列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性质。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和列宁的观点(列宁主义)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在其愿望上相去甚远的差别(W.莱昂哈德);列宁“修正”了马克思的哲学,应该把马克思的哲学“同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当作两种不同的学说来谈论”(Z.A.约尔旦);“列宁和他的继承者实际上是站在黑格尔的脚下把马克思颠倒过来了。他并没有达到经济决定论,而是精神决定论牢牢地充满了他的思想”(W.罗斯);在列宁主义中,“具有意义的不是经济决定论而是政治决定论”(胡克);“俄国的亚细亚式的理论同西方文明的社会思想之间的深刻矛盾”是列宁思想根本区别于马克思主义的原因(H.韦伯);列宁主义根源于19世纪某些俄国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意识形态体系”,而“马克思建立了自己的不是作为意识形态而是作为科学的学说”(E.费舍尔)。因此列宁思想没有多大的理论价值。他们还将列宁哲学思想的发展概括为以《怎么办?》为代表作的“唯意志论”时期;以《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为代表作的“机械唯物论”时期和以《哲学笔记》为代表作的“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时期(胡克),认为列宁在各个时期的思想是相互矛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