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词汇 | 炙 |
分类 | 汉字 汉语字词典 |
释义 | 炙 字形信息 字型 上𱼀下火,𠂊⺀火,𠂊冫火 部首 火,冫 异体字 𬉹 包含“炙”的字 𨹾𤟙𠶨𣶋𣇧𦜡䂹𡐩𤍙𨂂𦠁𦠹𦠺𤏝𤎢𤎡𦓟𤐬𤑃𤑩𩀲𤑗㸋爒 查看全部 发音信息 (炙字怎么念) 拼音 zhì 粤语发音 zek3 注音符号 ㄓˋ 字典解释 (炙字是什么意思) 汉语大词典 炙 zhì 《汉语大词典》 1.烤。 2.烤熟的肉食。引申为肴馔。 3.烧灼。 4.曝晒。引申为照射。参见“炙背”。 5.烘烤;烘干。 6.点燃。 7.熏陶;受到熏陶或教诲。 8.中药制法之一。把药材和液汁辅料同炒,使辅料渗入药材之内。 9.通“跖”。脚掌。 康熙字典 炙《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字部】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之石切,音只。【说文】炮肉也。从肉,在火上。【诗·小雅·瓠叶传】炕火曰炙。【书·泰誓】焚炙忠良。【疏】焚,炙,俱烧也。 又【诗·大雅】既之阴女,反予来赫。【传】赫,炙也。【疏】王肃云:我阴知汝行矣。乃反来赫炙我,欲有以退止我言者也。 又亲近也。【孟子】况于亲炙之者乎。【注】亲近而薰炙之也。 又【玉篇】热也。 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之夜切,音蔗。义同。 又【唐韵正】古音之恕反。【枚乘·兔园赋】于是从容安步,斗鸡走兔,俯仰钓射,煎熬炮炙,极乐到暮。射音树。 又叶陟略切。【诗·小雅】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朱传】踖,叶七略反,硕,叶常约反,俱与末句万寿攸酢酢字叶 又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又【大雅】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殽脾臄,或歌或咢。【朱注】荐,叶即略反。 【说文】籀文作炙。枚乘《菟园赋》。 说文解字注 炙 《说文解字注》 炙肉也。 炙肉各本作炮肉。今依楚茨传正。小雅楚茨传曰。炙、炙肉也。瓠叶传曰。炕火曰炙。正义云。炕、举也。谓以物贯之而举于火上以炙之。按炕者俗字。古当作抗。手部曰抗扞也、方言曰抗县也是也。瓠叶言炮、言燔、言炙。传云。毛曰炮。加火曰燔。抗火曰炙。燔炙不必毛也。抗火不同加火之逼近也。此毛意也。笺云。凡治兔之首宜。鲜者毛炮之。柔者炙之。乾者燔之。此申毛意也。然则凫鹥、楚茨、行苇燔炙并言。皆必异义。生民传曰。傅火曰燔。贯之加于火曰烈。贯之加于火、即抗火也。生民之烈、即炙也。礼运注曰。炮、裹烧之也。燔、加于火上也。炙、贯之火上也。三者正与瓠叶传相合。然则炙与炮之别异又可知矣。许宗毛义。故炙下云炙肉也。用楚茨传为文。即瓠叶传之抗火曰炙也。不用瓠叶而用楚茨者、其字从肉。故取炙肉之文也。火部曰熹炙也、炮毛炙肉也、裘炮炙也、?置鱼筒中炙也皆是。其引申之义为逼近熏炙。如桑柔传曰赫、炙也是。 从肉在火上。 有丳贯之加火上也。此可以得抗火之意。之石切。古音在 五部 。○炙读去声则之夜切。一义一字耳。或乃别其义并异其形。长孙讷言曰。差之一画。讵惟千里。见炙从肉。莫问厥由。辄意形声。固当从夕。及其晤矣。彼乃乖斯。若靡冯焉。他皆仿此。据此知小徐本火部有炙字。云炙也。从火、夕声。盖唐以前或用羼入许书。 凡炙之属皆从炙。 在古籍中的用法 動脉 炙 之 巔上一 炙 之 凢當 炙 二十九處 炙 之 《醫學綱目》卷二十,(宋) 樓英 撰,明嘉靖44年曹灼邵弁刻本,第56頁 炙 承浆,在下唇𨹧下宛宛中。次 炙 頰車,在耳下 頰骨後, ... 此非 炙 不療。 《幼幼新書四十卷拾遺方》卷三,(宋) 劉昉 撰,明萬曆14年陳履端刻本,第25頁 蝎一枚 炙 雋麻黄不去莭薄荷四黃 炙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卷十八,(宋) 何大任 撰,明萬曆2年徐一檟刻本,第18頁 炙 衍義曰曜 石僧 白郃味就 ...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卷四,(宋) 唐慎微 撰,明嘉靖31年周珫李遷刻本,第21頁 炙 , 炙 。 槐木耳 蝟皮 焦, 剉。 ... 槐實 蝟皮 炙 槐 《普濟方》普濟方卷二百九十八,(明) 朱橚 撰,四庫全書本,第3頁 如 炙 候胷前肉動,非事 炙 法。 《重訂唐王燾先生外台秘要方》重訂唐王燾先生外臺秘要方第十三卷目錄“炙骨蒸法圖四首”,(唐) 王燾 選、(宋) 林億 其他、(明) 陸錫明 校訂,刊本(序刊),第15頁 炙 。 天麻, 炙 分。 熱,不可輕用。 薄 ... 《證治準繩》證治準繩卷八十二,(明) 王肯堂 撰,四庫全書本,第53頁 人參甘草 炙 桑曰皮 炙 善蘇各两半 右咬咀毎服 ... 《袖珍方》卷九,(明) 李恆 撰,明刻本,第7頁 甘草 炙 苗芪 炙 當歸 茯苓 白芷枯梗川菩 ... 《古今醫統大全》古今醫統大全卷之八十一,(明) 徐春甫 輯,隆慶朱希忠等刻本,第48頁 炙 之 腨下陷脉 炙 之 外踝後 炙 之 缺盆骨 《醫學綱目》醫學綱目卷之六,(明) 樓英 撰,嘉靖四十四年(1565)曹灼刻本,第15頁 甘早 炙 桑白皮 炙 葶殊各一两半 《丹溪心法附餘》卷十八,(明) 方廣 撰,書林楊氏刻本,第8頁 桑白皮 炙 粉草 炙 揀人参 北柴胡 𤓰屡實 右 ... 《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九 ,(明) 方廣 撰,書林楊氏刻修補印本,第26頁 炙 癎苐九 癎差復發苐十 癎 ... 《幼幼新書》㓜㓜新書目録,(宋) 劉昉 選、(明) 陳履端 編,刊本(序刊),第9頁 茹一升人參白茯苓甘草 炙 黄者蜜 炙 各二 《普門醫品》卷十一,(明) 王化貞 輯,明崇禎元年刻本,第42頁 杜仲去皮𦎕汁 炙 乾姜生各三两甘草 炙 两 《新刊袖珍方》卷八,(明) 李恆 撰,明初刻本,第12頁 茯苓、 炙 甘草。 水二鍾,薑三片 ... 《景岳全書》景岳全書卷五十六“治呃逆”,(明) 張介賓 撰,四庫全書本,第34頁 甘草 炙 括蔞天麻 炙 荆芥 防風 右爲細末毎服 ... 《奇效良方》卷十七,(明) 方賢等 撰,明刻本,第75頁 片蜜塗 炙 黄含嚥津甘味盡更以一片塗 炙 用○治 《衛生易簡方》卷二,(明) 胡濙 撰,明嘉靖41年淮安府刻本,第86頁 紫草黃耆 炙炙 甘草糯米 右水煎服 《景岳全書》卷七,(明) 張介賓 著,石印,第9頁 龜板 炙 知母 黄栢 虎骨 炙 牛膝 杜仲 瓚陽 破故紙 續 ... 《丹溪心法附餘》卷十四,(明) 方廣 撰,明嘉靖15年姚文清陳講刻本,第49頁 炙 。 人參 錢 神麯 麥芽 木香 ... 《薛氏醫案》薛氏醫案卷二十,(明) 薛己 撰,四庫全書本,第5頁 炙 法 〇頭痛 加减三五七散 ... 《魁本袖珍方大全》卷二,(明) 李恆 撰,明弘治18年集賢書堂刻本,第5頁 五分 炙 五十壯至百壯明堂 炙 五十壯下經 炙 七壯素 《針灸大成》卷十一,(明) 楊繼洲 撰,清抄本,第68頁 黃耆 炙 甘草 炙 引用薑棗水前服 調元散 ... 《御纂醫宗金鑒》卷二十三,(清) 吳謙 著,刻本,第46頁 論曰:灸寒𤍠之法,先 炙 頂大椎,以年爲壯數。○次 炙 撅骨, 以年爲壯數。○視背俞䧟者 炙 之。○舉臂肩上䧟者 炙 之。○ 兩季脇之間灸之。○外踝上絶骨之端 炙 之。〇足小指次指 間灸之。尢腨下䧟脉 炙 之。〇外踝後 炙 之。○缺盆骨上切之, ... ○掌束骨下 炙 之。○ 臍下𨶚元三寸 炙 之。○毛際動脉 炙 之。○膝下三寸分間 炙 之。〇足陽明跗上動脉 炙 之。○顚上一灸之。○犬所囓之處, 炙 之,三壯。〇凡當灸二十九處。○傷食 炙 之。〇。不已者,必視 ... 《景岳全書》景岳全書卷之十五性集,(明) 張介賓 撰,康熙四十九年(1710)會稽魯氏刻本,第12頁 炙 黄茱 炙 甘草 上六味共爲末先將 ... 《陳修園醫書》卷六,(清) 陳念祖 著,刻本,第38頁 炙 草 炙 熟地 蓮子 加煨姜三片大 ... 《新鐫海上醫宗心領全帙》卷三,(清) 黎有卓 撰,清光緒5年至11年釋清高刻本,第18頁 黃耆, 炙 。 肉桂, 白芍, 炒。 甘草。 炙 。 《御纂醫宗金鑑》御纂醫宗金鑑卷四十四,(清) 吳謙 撰、(清) 劉裕鐸 撰,四庫全書本,第28頁 炙 黄耆 炒白芍 靑化桂 炙 甘草錢 《鼎鍥幼幼集成》卷二,(清) 陳復正 著,文化11年刊本,第87頁 之失盡處是穴左患 炙 右右患 炙 左左右俱患左右俱 炙 父炷如粟米 《御用醫宗金鑒》卷七,(清) 吳謙 著,石印,第7頁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英汉例句词典收录3870147条英语例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英语单词的释义及例句,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