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恩格斯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巴门市(现为乌塔培尔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就读于巴门市立学校,1834年秋转入爱北裴特的理科中学。1837年中学未毕业,就由其父安排经商。在不莱梅经商时,接近激进文学团体“青年德意志”,并在其刊物《德意志电讯》上以弗里德里希·奥斯屋特的笔名发表文章,其中1839年写的《乌培河谷的来信》,强调反对君主政体、等级制度、贵族特权,揭露宗教虔诚主义道德观的伪善。1841年去柏林服兵役,其间常到柏林大学听课,并参加青年黑格尔派小组。受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等著作的影响,逐渐开始从黑格尔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撰写《谢林论黑格尔》、《谢林与启示》、《谢林——基督哲学家》等著作,批判谢林的神秘主义和黑格尔保守的政治观点。1842年秋,服兵役期满以后,到英国曼彻斯特他父亲同别人合营的“欧门-恩格斯棉纺厂”的办事处工作。这是恩格斯在思想和政治方面发展的转折点。他调查研究工人阶级的状况,同英国宪章运动的活动家来往,参加工人的集会和斗争;研究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为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和宪章派的机关报《北极星报》撰稿。1844年3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从社会主义观点出发,解剖和批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道德现象进行了揭露批判,提出“自由地独立地创造建立在纯人类道德生活关系基础上的新世界”,指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祸害,提出消灭私有制,并批判“天才崇拜论”的唯心史观,表明恩格斯已经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到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转到唯物主义。 1844年8月底,恩格斯从英国回国,途经巴黎时会见了马克思,从此开始了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共同战斗的伟大合作。在巴黎和马克思合写《神圣家族》,着重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哲学,论述世界的物质性、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845年3月写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及金钱道德进行了批判,第一次说明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而且是能够争取自身最终解放的阶级;提出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思想。1845—1846年在布鲁塞尔和马克思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哲学,以及利己主义的伦理学,第一次系统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1846年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进行反对蒲鲁东主义、魏特林平均共产主义和“真正社会主义”的斗争。1847年应邀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恩格斯为同盟起草过两个纲领草案:《共产主义信条》和《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受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委托,与马克思共同起草同盟纲领即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宣言》揭示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论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1848年3月德国革命爆发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于4月初从法国回到德国,直接参加德国革命,协助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用报纸把无产阶级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进行大量的革命工作。1849年5—7月,亲自参加德国人民的武装起义,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起义被镇压后,经瑞士前往伦敦,与马克思共同重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1850—1852年为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撰写《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与马克思合写《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在这些著作中,用唯物史观分析各阶级的状况和革命失败的原因,论述工农联盟的必要性;阐明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战略和策略,特别是关于武装起义的原则;提出不断革命的思想。为了从经济上帮助马克思,1850年11月重返曼彻斯特,回到公司继续从事商业活动,直到1870年移居伦敦。在这20年当中,同马克思几乎天天通信。这时期保存下来的书信有一千三百封。在信中探讨了哲学、经济学、历史、军事、国际政治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问题。1851—1862年在《纽约论坛报》和其他报刊上发表文章,以极大的兴趣研究军事理论,撰写大量具有预见性的军事论文,为无产阶级的军事科学奠定了基础;同时时刻注意重大国际政治事件,论述并支持意大利、爱尔兰、波兰、德国、美国等国人民以及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在《波斯和中国》、《俄国在远东的成功》等文章中揭露沙皇和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扩张,赞扬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预言从中国人民的民族斗争中将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12页)。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积极地参加国际的领导工作,跟蒲鲁东派、巴枯宁派、拉萨尔派的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分裂主义和破坏第一国际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原则性的斗争,写了《论住宅问题》、《论权威》、《行动中的巴枯宁主义者》、《流亡者文献》等重要著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后,发表了一系列军事论文,科学地估计了战争的进程。1870年9月,从曼彻斯特移居伦敦。1871年3月巴黎公社建立后,同马克思一起积极支持巴黎公社,在演说和信件中高度评价巴黎工人的革命首创精神和英雄气概,深刻阐明公社的历史意义。第一国际解散后,在马克思主要致力于写作《资本论》的情况下,承担在报刊上同敌对思潮斗争的任务。1875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与机会主义拉萨尔派合并时,同马克思一起,严肃批评《哥达纲领》的拉萨尔主义观点。在1877—1878年,发表一系列文章,对反对马克思主义、试图推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杜林进行全面批判,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些文章后来集印成《反杜林论》。书中还批判了杜林关于永恒道德、终极真理的谬论,较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理论。指出人们“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1880年应拉法格的要求,将《反杜林论》中的三章改编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此书被马克思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1873年起到1883年,从事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写作,对自然科学的新成就进行概括和总结,撰写《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等一些论文和札记,进一步发展唯物辩证法,批评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这些文章后来以《自然辩证法》的书名出版。1879年,同马克思合写《通告信》,批判德国党内苏黎世三人团的改良主义和投降主义。此外,还同马克思一起,对英、法、美等国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流派进行批评和揭露。 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担负起马克思的未竟事业,整理和出版马克思的遗稿,并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撰写一些重要著作。经过十二年的加工、整理、增补、编纂,出版了《资本论》第二、第三卷。1884年撰写《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用唯物史观分析原始公社制度的解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产生的过程,阐明国家的起源和实质。书中还对婚姻家庭及其道德起源和历史演变以及性爱问题作了详细论述。1886年撰写《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史作系统而科学的说明,第一次对哲学基本问题作经典的概括和说明,提出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科学标准,精辟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联系和区别,批判了费尔巴哈道德的基本原则——合理利己主义的错误,论述了幸福观的阶级性、道德发展的辩证法等问题。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及《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恩格斯还对美、艺术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他指出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艺术得以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领域,是以物质生产力发展为条件的。在阶级社会中,人的审美意识、艺术表现了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导致了人的畸形发展和艺术的衰落,只有实现共产主义,人才得以全面发展,自由地从事艺术活动。他还提出了文学艺术的现实主义原则,反对自然主义的“恶劣的个性化”和将个性消融于抽象原则中的概念化,要求典型化,并考察了艺术家世界观同创作的复杂关系。1889年参加第二国际的建立,同其中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1891年初,排除重重阻力,公开发表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同年3月再版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并撰写导言,6月撰写《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批判》,沉重打击了右倾机会主义思潮。1893年出席第二国际苏黎世大会。在12月19日《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中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大批专门人才,因为问题在于不仅要掌管政治机器,而且要掌管全部社会生产,而在这里需要的是丰富的知识。1894年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和法国工人党在农民问题上的错误倾向,撰写《法德农民问题》,强调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批判迁就农民小私有倾向的右倾机会主义观点。晚年给各国活动家写了大量书信,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前提下,强调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以及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只是最终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批评把“唯物主义”作为标签随便贴到各种事物上去的庸俗化、简单化的错误倾向。1895年8月5日在伦敦病逝。列宁认为:“不研读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也不可能完整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列宁全集》第26卷第95页)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