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王制作说 中国美学史理论之一。主张艺术起源于圣王的制作。最早见于先秦时期。荀子《乐论》认为乐为圣王所制作,是为了统一百姓的行动,使百姓的享乐合于礼制。《乐记》进一步提出“王者功成作乐……其功大者其乐备”(《乐记·乐礼》),认为圣王在取得天下,大功告成之后,必制礼作乐,以乐来歌颂自己的功德,对百姓实施教化。《吕氏春秋·古乐》则记载了先王制乐和先王令人制乐的传说,如“黄帝令伶伦作为律”,“帝颛顼……令飞龙作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这种理论强调圣王所以能够作乐,是因为“惟君子为能知乐”(《乐记·乐本》),“唯圣人为能和乐”(《吕氏春秋·察传》)。后代学者将这一观点引用于书法、绘画等其他艺术门类的起源上。这种理论脱离了社会历史实践,把艺术起源归之于少数人的制作,反映出君权至上和注重乐的教化作用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