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审美认识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审美认识 aesthetic knowledge 亦称“审美感知”。主体对事物审美特性的感知过程和认识,是人的审美心理活动中知、情、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感觉的基础上,对美进行理性的分析,使人不仅体验到美,而且理解到美;不仅感受到什么是美,而且理会到它为什么美。中国古代将审美认识统称为“知”,认识能力称为“知力”,认识过程称为“认知”,认识结果、状态称为“智”或“识”。孔子、孟子主张有天赋的认识能力,荀子则认为事物的存在是认识的本原。古希腊柏拉图认为人凭感官只能认识自然界的相对美,不能认识理念世界的绝对美。亚里士多德认为审美认识起于对事物的感觉,人通过分析、综合、联想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美。笛卡儿、莱布尼茨、莎夫茨伯利等人则强调理性,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美。休谟、康德等人认为审美认识是纯主观的,认识决定美的存在。德国费尔巴哈则指出人有审美的感觉、理智,才认识到客观事物的美,并使人所认识的对象成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审美认识是人所独有的心理活动、能力,是对象内化和实践内化的结果。事物客观存在的审美特性是审美认识的对象和源泉,审美实践是它发生、发展的基础和目的。人在实践中认识对象,从对象中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它是个体审美心理活动和群体的、社会的、历史的活动的统一体,受特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制约。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审美心理结构的人,对事物会产生不同的审美认识,作出不同的审美判断。学习、训练对它的发生、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审美认识过程服从于一般认识规律,经历了由片面到全面,现象到本质,直观到思维,感知到理解的过程。同时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它从对形象的感觉、知觉开始,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然后调动以往的心理积淀,展开联想、想像、分析、综合、判断,从而达到审美的理解或意会。它包括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通过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的外部审美特征,获得初级美感或审美快感。理性认识阶段借助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获得具有丰富社会内容的高级美感。但它并不抛弃感性认识的成果,而是将之丰富化。审美认识是审美心理活动的第一阶段,当它经过积累、总结、综合、系统化以后,便形成了人的审美经验、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能力,并为审美心理活动的第二阶段审美情感活动和第三阶段的审美意志行为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它制约着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美的意志行为的发生、发展,同时又受到情感、意志的激励、策动,三者相互渗透、相互推动,使审美的知、情、意活动达到有机的统一。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