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 Edwin Powell Hubble1889—1953 美国天文学家。星系天文学的奠基人,观测宇宙学的开创者。1910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后赴英国牛津大学改学法律。1913年回国,在肯塔基州从事法律事务。1914年重返天文界,在芝加哥大学天文台工作。1917年获博士学位。从1919年起,在威尔逊天文台工作直到去世。1914年开始研究星云本质,提出有一些星云是银河系内的气团。发现亮银河星云的视直径同使星云发光的恒星亮度有关,并推测另一些星云、特别是具有漩涡结构的,可能是更遥远的天体系统。1924年发现仙女座大星云的造父变星,根据周光关系推算出它在银河系之外,是和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统。1926年提出河外星云的形态分类法,称为哈勃分类,一直沿用至今。1929年,在斯里弗(Vesto Melvin Slipher, 1875—1969)对漩涡星云光谱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测定的距离资料,指出星系的距离越远,红移越大。红移与距离之间的线性关系后被称为“哈勃定律”。他肯定宇宙岛的概念,并认为在现今观测所及的大尺度天区,星系的分布是均匀的。强调观测与理论的结合,指出观测总要涉及理论。认为数学是研究可能的世界,即逻辑上自洽的体系,而科学则力图发现人们所居住的真实世界。主要著作有《星云世界》(1936)、《用观测手段探索宇宙问题》(1937)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