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的崇高 英 dynamically sublime;德 Dynamisch-Erhabenen 亦译“力量的崇高”。德国康德用语。与“数学的崇高”相对。用以说明崇高的一种性质和特征。1790年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其内涵有四个方面:(1)从对象上看,是自然界具有强大威力,能引起恐惧感,“对我们又没有支配力”的事物,如陡峭悬崖,闪电惊雷,火山迸发,波涛汹涌等。(2)从主体机能的活动方式上看,它是想像力和实践理性(产生道德观念的主观能力)的共同活动。想像力作为统摄感性直观的能力,经过紧张努力,把含有强大威力的自然事物的表象当作一种图式(Schema)提供给实践理性。感性无法抗拒那巨大的威力,于是产生某种恐惧,而实践理性又超越这威力,把恐惧转变为消极的审美愉快。(3)从关系上看,它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对象的不可抗拒的威力对于想像力来说是不适应的,因而在主观上不合目的性,但它能唤醒我们的道德情绪,对实践理性又是相适应的一种主观的合目的性。(4)从本质上看,力学的崇高不存在于自然事物之中,而是在我们心里。自然事物的威力的不可抗拒性使我们认识到自己在物理上的无力,但同时却发现我们在精神上有一种对自然的优越性,从而提高我们的精神力量,在自然面前维护人类的尊严。因此,力学的崇高实质上是我们在对象上反思到自己的使命的崇高性,它的根基在于人类天性中的道德观念。康德还看到力学的崇高感的发展受人类道德观念发展的制约。从数学的崇高到力学的崇高是康德美学由理论理性向实践理性、由认识论向伦理学过渡的重要环节。力学的崇高把美学史上崇高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