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从吾 1556—1627 明学者。字仲好,号少墟。长安(今属陕西)人。万历进士。由庶吉士授御史。削籍家居讲学。熹宗时,任大理寺少卿、左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拜工部尚书。曾在京师与邹元标共建首善书院,集同志讲学。师事许孚远。好濂、洛之学。为学主张“在本原处透彻,未发处得力,而于日用常行,却要事事点简,以求合其本体”(《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五》)。提出治学要辨别性体源头,认为“以义理之性为主,源头一是,则无所不是”,“若以气质之性为主,源头一差,则无所不差”(《语录》)。强调“未发”时的修养工夫,“只凡是在平常无事时,预先将性命道理,讲究体认”,“使心常惺惺,念常亹亹,时时讨得湛然虚明气象”。其儒佛之辨,“以为佛氏所见之性,在知觉运动之灵明处,是气质之性,吾儒之所谓性,在知觉运动灵明中之恰好处,方是义理之性。”(《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五》)认为“格物即是讲学,不可谈玄说空”(《疑思录》)。在知行关系上,认为南宋朱熹的“先知后行”与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二说都是,不可执一”(《语录》)。著作有《元儒考略》、《关学编》、《冯少墟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