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relation of inverse variation of intension and extension 亦称“内涵与外延的反比规律”、“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或“内涵与外延的反变规律”。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在内涵与外延上的一种相互制约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愈少,则它的外延愈广;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愈多,则它的外延愈窄。例如,“生物”、“动物”是两个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生物”这个概念的内涵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动物”这个概念的内涵比“生物”这个概念的内涵多,除了具有“生物”这个概念的内涵以外,还有为“动物”概念所特有的内涵,如会走动。但是“动物”这个概念的外延却比“生物”这个概念的外延窄,“生物”这个概念的外延,除了包括动物以外,还包括植物、微生物。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这种反变关系并不是数学上那种完全可以用数值来精确计算的严格的比例关系,它只是表示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在内涵、外延相应变化中的一种大致趋势。形式逻辑揭示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目的是为明确概念提供一种逻辑方法,它是概念的概括与限制的理论依据。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最早是在《波尔-罗雅尔逻辑》中提出的。这种反变关系实质上反映着处于分类时期的科学的状况,有其一定的意义,但不能绝对化。因为在科学认识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科学概念的内涵增多时,外延并不一定因此而减少。一般性较大的概念(属概念)并不一定比一般性较小的概念(种概念)贫乏,前者往往包含着后者作为自己的一种特殊情况,并使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后者。辩证逻辑从形式逻辑所说的属概念内涵的贫乏处看到了它内涵的深刻性,而内涵的深刻性又能说明更多更丰富的事物。例如,按形式逻辑的理解,物质概念应是外延最广而内涵最贫乏的概念,它的内涵仅反映一切物质现象的一个共同特性,即客观实在性。辩证逻辑却看到这一特性的深刻性,看到它揭示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的本质,从而彻底地说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形式逻辑之所以提出反变关系,是由于它只研究概念形式的抽象性,而撇开了概念内容的具体性,同时只注重客观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现象的共性,把共性和个性加以区分;辩证逻辑则认为,概念是抽象性和具体性的对立统一,同时看到反映在概念中的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