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 南宋严羽用语。指盛唐诗歌艺术的特征。“兴”指触景生情、即事漫心;“趣”指情趣、意趣,随韵成趣。严羽以此作为一种艺术标准。认为:“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沧浪诗话·诗辨》)并认为当时一些诗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不问兴致”,因而“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同上)。严羽以禅喻诗,强调艺术表现在于虚实统一,兴在象外,空灵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以令人产生无穷趣味。这一观点是钟嵘的“滋味”、王昌龄的“情兴”、皎然的“境象”、司空图的“韵外之致”、苏轼的“至味”、张戒的“情味”、杨万里的“异味”、姜夔的“自然高妙”说的继承和发展。对清代王士祯“神韵”说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