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七宗 东晋时期佛教般若学派别。东汉末支谶传译《道行般若经》,印度般若经典开始传入中国。魏晋时期,佛教学者用玄学观点理解和论释《般若经》,对经中所谓“空”的意义理解发生歧义,形成许多派别。据南朝宋昙济《六家七宗论》(原书佚,梁宝唱《续法论》曾引用)、隋吉藏《中论疏》、唐元康《肇论疏》等,一般认为六家及其代表为:本无(道安)、即色(支道林)、识含(于法开)、幻化(道壹)、缘会(于道邃)、心无(支愍度);加上本无宗的分派本无异(竺法深、竺法汰)为七宗。一般认为本无宗、即色宗、心无宗三家最能概括当时流行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