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弗鲁瓦 Théodore Simon Jouffroy1796—1842 亦译“求夫罗阿”。法国哲学家。1814年入巴黎师范学校(今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库辛的学生。1833年在母校任哲学教授,同年被选为法兰西语文学院院士。1834年任巴黎大学图书馆馆长。认为科学的心理学必须建立在常识哲学的基础上。心灵具有爱、同情、好奇、智慧、意志等多种能力,当这些能力彼此密切配合时,才能发现真理,但只有共同的常识才能达到绝对真理。人类集体的智慧高于个人的才能。认为人还不了解社会的本性,如果了解到个人是依靠集体的,那么人们就会停止彼此的争端而形成一个友好统一的社会。指出社会是常识的具体表现。认为常识在自明的原则中表达自己,并体现于逻辑和道德哲学中。致力于把心理学观点应用于美学和道德哲学,认为美是用看得见的东西来表述的看不见的东西,善是从属于目的的。道德和政治原则的体系是一切国家的规定,是一贯的,故能作为一切真理的试金石。主要著作有《美感与崇高感》(1816)、《哲学杂论》(1833)、《天赋权利讲义》(1834—1843)、《正题讲义》、《美学讲演录》(1843)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