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言命题 hypothetical proposition 断定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命题。客观世界中,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着各种条件联系。其中有这样一些条件联系: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会促使另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某一事物情况的不存在,也会造成另一事物情况的不存在。假言命题就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这种条件联系的命题。假言命题是一种复合命题,由两个支命题所组成。表示条件的支命题,称为前件(用“p”表示),表示依赖条件而成立的支命题,称为后件(用“q”表示)。前件与后件之间的条件联系,反映了客观事物情况之间的某种相互制约关系。一个假言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它的前件与后件的关系是否确实反映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如果前件与后件确实具有一定的条件联系,假言命题就是真的,如果前件与后件不具有一定的条件联系,假言命题就是假的。在实际思维中,假言命题具有广泛的意义上的联系。但是,形式逻辑不研究事物情况的条件联系的具体内容,它只是从事物情况的存在方面来研究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即只是从假言命题前后件的真假关系方面,来研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的。所谓前件(或后件)是真的,就是说,前件(或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是存在的;前件(或后件)是假的,是说前件(或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是不存在的。因此,在设定假言命题这种意义上的联系后,也可以说前后件的真假关系决定着假言命题的真假。在逻辑史上,远在公元前5世纪,麦加拉的斐洛就初步提出了从真假关系方面来处理假言命题的看法。根据假言命题前后件之间联系的条件的不同,假言命题相应地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但逻辑史上所讲的假言命题,通常主要指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