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里亚哲学 Alexanderian philosophy 古希腊罗马时期在埃及亚历山大里亚(亦译亚历山大或亚历山大城)兴起的各种哲学学说(由此形成各种学派)的总称。持续到642年阿拉伯人占领该城止,包括从奴隶占有制解体而进行希腊化后期(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5世纪新柏拉图主义最后一个学派亚历山大里亚学派。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强调天人之间的对立,蔑视现实的可感世界;提出居间存在的理论,认为神通过它创造或作用于可感现象世界,追求一种禁欲式的自我解脱,摆脱感官的羁绊;信仰人在一种宗教狂热状态,才可获得更高的启示。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和神秘主义思辨、神话的哲学化有密切联系。主要有以下几个学派:(1)犹太-希腊哲学(亦称“犹太-亚历山大里亚哲学”)。它是希腊哲学化、特别是柏拉图主义化的一种犹太神学。代表犹太哲学的顶峰。(2)新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综合来自东方的神秘主义和柏拉图主义、斯多亚主义、后期的亚里士多德主义,成为一种折衷主义。它在普罗提诺的哲学中达到顶点。随着柏拉图学园关闭而告终。(3)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的早期基督教神学。始自公元3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历山大里亚的克莱门和奥利金。克莱门致力于结合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主义和基督教的实践精神。他们认为基督徒和新柏拉图主义思想,是可以和谐并存的,从而改变了早期基督教作者的专横和极端的狂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