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经 1223—1275 元文学家。字伯常。其先潞州人,徙泽州陵川(今属山西)。由金入元,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从儒家名教、道统观点出发论文,但比宋代理学家通达。强调“理致夫道,法工夫技”(《答友人论文法书》),并认为法后于理,“有理则有法”,但反对志于法,以法为本,“规规孑孑”、“循规蹈矩”的“窥窃模写”前人。主张法当自立,反对拘泥于成规。以“有理则有法”的观点说明“有德者必有言”,强调作者的道德修养。提出“内游”说。认为学文求助于外游(躬行实践)不如求助于内游,主张“身不离衽席之上,而游于六合之外,生乎千古之下,而游于千古之上”(《陵川集》卷二十)。提出“内游”必须养气,在熟读和领悟六经、《语》、《孟》等书的同时,“持心御气,明正精一”(同上),涤尽尘缘俗虑,保持心镜明净,不为外物所动。对明、清文论有较大影响。有《春秋外传》、《太极演原》、《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