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 梵 Sthaviravāda 亦译“圣上座部”。音译“悉他陛婆多部”。佛教部派之一。与大众部相对。上座,意为“长老”,指因僧腊较高而座次排在前面的僧人。据南传佛教资料,释迦牟尼死后一百多年,东印度跋耆族比丘提出关于戒律的十条新主张:角盐净、二指净、他聚落净、住处净、赞同净、所习净、不搅乱净、饮阇楼疑净、无缘坐具净、金银净。遭到各地上座长老们的反对,从而引起分裂,反对新主张的长老们称上座部。后上座部又辗转分为十二部。据北传佛教资料,当时华氏城鸡园寺大天比丘提出关于教义的五条新观点:“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从而引起分裂,出现上座部。该部后辗转分裂为十一部。各部派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犊子部、说一切有部、经量部、正量部以及广泛流传于南传佛教地区的南传上座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