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行为形式type A behavior pattern
亦称“A型行为”或“A型性格”,是多见于冠心病人并与冠心病发病有关的行为类型。A型行为包括一系列特点,由两位美国医学研究者弗里德曼(Friedman,M.)和罗森曼(Rosenman,R.)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首先加以描述和识别。A型行为者的主要特点有:过分努力地工作,有雄心和强烈的竞争意识;总是处于时间压力下,从来不满足于工作的进度,总是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对过去的成就总不满意,不断地为自己确立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并为此不懈地努力,宁愿牺牲娱乐和家庭生活;没有耐心,对人常怀有敌意。A型行为者对环境有不寻常的控制需要,特别易于受到不可控制的生活和工作情境的威胁。然而,人生中充满各种紧张性的事件,一个人不可能完全控制生活环境。A型行为者特别难以接受这一点,总是试图实施对环境的控制。可见A型行为是以一个人的遗传素质为基础,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些研究表明,当今的西方社会鼓励人们沉迷于紧张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为那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更快更有进取地思考、操作、行动和交往的人提供特殊的奖赏,使他们得到较好的工作、较多的收入,从而增加了A型行为者在人群中的比例。许多调查性研究证实了A型行为同冠心病间的联系。例如,詹金斯(Jenkins, C.D.)等的前瞻性研究表明,A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是对照组(“B型行为者”)的3倍。实验室研究发现,A型行为和个体对冠心病易感的生理反应类型有关。在受到威胁时,A型行为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过度激活的倾向,血液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这些生理活动虽然不能直接地引起冠心病,但却可间接地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导致心脏病。A型行为可以通过一些标准化的会谈检查或自我报告式的心理测验而加以评定或识别,如“詹金斯活动调查表”。在我国,目前已有由张伯源等编制的“A型性格问卷”。与A型行为形式恰好相对的行为类型为“B型行为形式”,其意义和A型行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