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材 材,亦作“才”。中国哲学史用语。(1)指天、地、人,又指天道、地道、人道。《易·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易·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东汉王符有所发挥:“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三才异务,相待而成。”(《潜夫论·本训篇》)北宋张载则认为:“易一物而三才备:阴阳气也,而谓之天;刚柔质也,而谓之地;仁义德也,而谓之人。”(《横渠易说·说卦》)(2)中国哲学史用语。指形、气、神。北宋邵雍《观物外篇》:“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形气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