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各斯 英 logos;希腊 logos 基督教哲学中亦译“道”。西方哲学史用语。希腊语logos一词,亦作Logos,音译“逻各斯”,意译“理性”、“理念”,有“词”、“理性”、“谈话”等,该词源出希腊语Legein,意为“说”(to speak)在哲学上涵义丰富,大体有以下含义:任何讲的或写的东西,包括虚构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所提到的和价值有关的东西;与感觉对立的思想或推理;原因、理性或论证;事物的真理;尺度,完全或正当的尺寸;对应关系、比例;一般的原则或规律;理性的力量;定义或公式。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有关逻各斯的学说,把它理解为一种尺度、大小、分寸,即数量上的比例关系,成为其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的抽象概念。认为万物的运动,无论是火的燃烧和熄灭以及万物的生成和互相变化,都是按照一定的逻各斯进行的。它是客观的,是一切事物和一切认识它的人所共同的。听从逻各斯也就是承认“一切是一”,即承认对立统一。柏拉图在同“神话”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逻各斯,指真正的分析的说明。认为真知识的特征在于对所认识到的东西提供一种说明,并把它纳入知识的定义中。辩证法家(即哲学家)就是凭借划分法(即后来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凭种和属差下定义的方法)对某种东西的真存在或本质提供逻各斯(说明)的人。亚里士多德有时在与“定义”相同意义上使用逻各斯,有时在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比例意义上使用逻各斯。斯多亚学派把逻各斯定义为渗透万物的积极理性原理和精神原理,称逻各斯为天命、本性、神、宇宙理性;把逻各斯和神看作是目的论原理,把在没有生命的质料中起作用的那种积极的理性看作是从属的原理。犹太的斐洛把逻各斯解释为上帝和宇宙之间的媒介,认为上帝通过它来创造世界,人心也通过它来认识和理解上帝。并把《旧约全书》中的“神言”和斯多亚学派的逻各斯等同起来,逻各斯便成为先验的原理,上帝在世界中显示自身的中介。它也有一种救赎的作用,是达到更高精神本性的中介。《新约全书》正是在这些主张的影响下,重新解释了神创论:“太初有道(原文即逻各斯),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把耶稣基督解释成为“道成肉身”的圣子。早期教父就此进行了系统的辩解,基督既是先于创世而存在的逻各斯,那么他把圣父启示给人,这种启示是《旧约全书》中有关上帝的论述的主体;他是人所共有的神圣之理,因此前6世纪的哲学家及其他过合理生活的人,都是基督降世前的基督徒;他是上帝的旨意、神言,宇宙就是通过他设计而成的。从词源方面看,法语的logique,中古英语logike,以及德语Logik、近代英语logic等都导源于logos一词。而现代汉语中的“逻辑”一词则是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