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神说 бого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俄国宗教哲学思潮。产生和传播于1907—1910年斯托雷平时期的社会民主派知识分子中。旨在创立一种没有神的社会主义的“新宗教”。代表人物有卢那察尔斯基、巴札罗夫等。高尔基的小说《忏悔》和《个性的毁灭》表现出他也受到造神说的影响。造神说认为宗教是人类精神所必须的,具有团结人类的使命,可以“作为一个组成部分进入一般的社会主义世界观”。只有赋予社会主义一种“最高的宗教形式”,才能使它充分显现出伦理学的价值,从而被人们接受,“做出伟大的事情来”。他们曲解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的原则立场,把马克思哲学说成是“宗教的哲学”,认为马克思直接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宗教,“把人类学提高到神学阶段”,从而“最终地帮助人的自我意识成为人的宗教”。他们宣称自己的任务就是创造出一种反映现实世界的“新宗教”去代替“旧的宗教体系”。为此,1909年卢那察尔斯基和波格丹诺夫等人在喀普里岛创办了一所学校,广泛宣传造神说。列宁对此作了批判,指出造神说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对革命感到“悲观疲惫”而从事于“心爱的自我直观”和“在幻想中‘自我侮辱’”的小资产阶级观点,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