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没落》 Der Untergang des Abendlandes 德国施本格勒著。2卷。第1卷“形式和现实”,第2卷“世界历史的透视”,分别出版于1918年和1922年。该书被认为是一种“历史形态学”著作,专门对各种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而不去研究历史连贯的进化。书中提出的文化史观,认为世界历史由多种相互隔绝的文化组成,每一种文化都有其青年期、盛期和衰落期。个别的历史事件都是历史的这种形而上结构的符号。该书着重讨论西方文化,认为18世纪达到盛期的欧洲浮士德文化,如今已进入衰落期的最后阶段——“文明”。当今的西方已处于机器的控制之下,住满着芸芸众生。这是一个群氓的时代,看重金钱和着意享乐的时代。昔日强壮的英雄般的普鲁士人,如今成了“末等的种族”,魏玛共和国充满着商人的气质。西方的没落是一种无可挽回的天命。这种历史悲观主义和宿命论在当时的欧洲影响甚大,使本书在20年代成为广为流传的名著。由于该书对西方民主和自由主义的抨击,对昔日普鲁士军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赞美,对群众的蔑视,受到了纳粹的重视,成为法西斯主义的一个思想来源。二次大战之后,该书的历史哲学思想,包括文化史观和比较文化研究方法仍有一定的影响。中译本由齐世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