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学引论》 Einleitung in die Geisteswissen-schaften: Versuch einer Grundlegung für das Studium der Gesellschaft und der Geschichte 全称《精神科学引论:试论社会与历史的研究基础》。德国狄尔泰未完成的一部规模庞大的著作。1883年出版第1册,分2卷。第1卷综述诸精神科学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显示为精神科学奠基的必要性。第2卷探讨哲学史上由形而上学途径试图为精神科学奠基的历史。计划中的第2册原拟分3卷(即总第3—5卷)出版。第3卷追溯思想史上个别科学和知识论的研究,论述和评价到当时为止的各种知识论的努力;第4—5卷准备提出狄尔泰自己对精神科学的知识论基础的研究尝试。但第3卷未写出,后由“柏林手稿”替代。在1880—1890年间,狄尔泰计划分别将知识论(心理学)、逻辑学与方法论三部分,作为本书第2册的第4—6卷。但这3卷中,除了1880年写就的第4卷“知识的基础”较详细外,其他两卷都只具雏形。该书想结合历史的论述和系统的论述,尽可能在最大程度的确定性上,解决精神科学的哲学基础问题,也就是要完成“历史理性批判”的任务,即“精神科学如何可能”的问题。他率先对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加以区分,认为精神科学以生命的体验、表现和理解为基础,其对象是整个人类的生命现象,而且也只有在生命中去理解生命。狄尔泰直接连结理解和体验,用一种“内省”的方式,跳过“表现”这一媒介,直接从生命的原始核心(体验)去为精神科学奠定基础。狄尔泰直到晚年仍然坚持这一观点,但对于理解与体验的连结,则采取间接的形式,亦即透过表现去连结理解和体验,从而形成了他的“生命解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