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昆 Hans Küng1928— 亦译“孔汉思”、“金”。瑞士天主教神学家。1951年在罗马格列高利教皇大学学习,1957年获公教学院和巴黎大学神学博士学位。以后担任各种教职。1960年起任杜宾根大学教授。1962年任梵二会议的神学顾问,坚持梵二会议的各种决议的原则,并亲身实行天主教与新教消除隔阂的决议,对教皇的某种言论表示了批评性的意见,受到罗马教廷的警告。其神学思想突破天主教神学的理论框架,回到基督宗教的上帝论、基督论、创世论、救赎论、教会论、末世论的教义神学和圣经神学的传统。他把神学主题放到当代社会的文化思想境域中来展开讨论,正视教会内部历史久远的神学纷争与冲突,以及近代西方出现的对基督教的批评与挑战。提出“全球伦理思想”这一后现代的神学构思,试图以此解决当代世界多种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的相互理解问题。他还以模式转换理论解释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接触的历史过程,认为这个过程包含有外表的同化、信仰的混合、不同层次的互补、传教士之间的冲突、文明帝国主义、反传教等模式的变换,最后的模式是现在的基督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这种模式转换理论以一种动态的历史总结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交流的过程,既合于一般的文化交流的原则,也符合于他的一般神学思想。主要著作有《什么是教会》(1970)、《论基督徒》(1974)、《基督宗教与世界宗教》(1984)、《为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的世界伦理》(1997)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