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普舍尔 Stuart Newton Hampshire1914—2004 英国哲学家,日常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早年在牛津大学任教,1960—1963年在伦敦大学任精神哲学和逻辑学教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哲学教授。认为英国早期日常语言哲学试图把哲学方法归之于不同的用词法,是不恰当的。通过指明表达概念的词项的特殊应用条件,虽然可以概述这个概念的某些性质,但哲学研究只有在对各种表达式的确实性条件进行比较时才真正开始,才有一个确实性的标准。在意义的可证实性理论上,既反对早期逻辑实证主义者完全从物理主义方面作的解释,又反对对这一原则所持的批判态度。认为这个理论所包含的基本观点是为富有成效地解释意义问题所必需的,但意义不仅包含客观的对象,也必须包含指称和意向这两种主观情感,并最终靠我们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来确证我们的陈述。认为有些形而上学的陈述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它们可以使我们考察“存在”、“知识”和“真理”这样一些基本概念的关系。主要著作有《斯宾诺莎》(1951,1956)、《思想和行动》(1959)、《情感和表现》(1960)、《个体的自由》(1965)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