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 梵 Mok a 印度哲学和佛教用语。意为解开现实世界烦恼业障及生死轮回等两种束缚,达到永绝轮回的永恒的妙乐清净境界。印度各宗教哲学派别对阻碍解脱的原因的分析、趋向解脱的方法的说明及解脱境界的情况的描述各不相同。数论派认为,由于神我观照原初物质,使原初物质产生个体化的自我意识和细身(个体灵魂),从而在三界中轮回不已,无法解脱。只要认识二十五谛真义,认识神我和原初物质的本来面目,认识到作为身心环境的自然均非神我,努力修习,便可断灭轮回,趋于解脱。胜论派认为,“不可见力”操纵着自然与人的一切,是人生死轮回,无法解脱的根本原因。只要通过对句义的学习达到真智,执行种种宗教义务,便可灭除“不可见力”,趋于解脱。吠檀多派认为“我”(阿特曼)为物质世界染污,在三界中轮回沉浮,无法解脱。只要内观自证,认识到阿特曼本性清净,与世界本源梵一体不二,便能达到“梵我一如”的解脱境地。耆那教认为物质性的业漏泄在精神性的命上,使命陷于生死轮回。只要通过遮、灭等方法防止新业继续漏泄到命上,并消除已漏泄到命上的业,使命回归其清净本体,便可解脱。印度各宗教哲学派别一般均将解脱视作超越现实经验世界的永恒妙乐清净之境,反映了他们试图摆脱现实世界的苦难与对永恒幸福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