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克尔 Ernst Heinrich Haeckel1834—1919 德国博物学家。达尔文主义的捍卫者和传播者。1854—1858年在柏林大学、符茨堡大学和维也纳大学学医。1857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61年起在耶拿大学任教。1865年任动物学教授,并任该校动物博物馆馆长。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经多年研究,建立了种系发生学,描绘了生物进化系统图(亦称生物系谱树)。认为生物进化的生命活动的根本特性是遗传和适应。生物通过遗传,把祖先特征和由适应环境引起的变异传递给下代,逐渐形成新种。遗传和适应的交互作用造成了生物进化。指出最低级的生物是无核的原生质,由碳、氧、氢、硫等结合而产生。从理论上推测细胞核与遗传有关。提出生物发生的基本规律:个体发生是种系发生短暂而迅速的重演,是由遗传和适应的生理作用决定的。哲学上继承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和泛神论思想,主张“一元论哲学”,认为宇宙中只有一个实体,物质与精神是宇宙实体(或世界本体)的两种基本属性。最高的和唯一的宇宙基本规律是“实体定律”。实体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形之中,实体定律同时就是普遍的进化规律。以一元论哲学反对以人格化的上帝、灵魂不死和意志自由为核心的二元论哲学,但又主张一元论哲学是联接以真、善、美三个教育理想为核心的理性宗教与科学的纽带。他还将生物界的规律应用于社会现象,认为社会分化为阶级是自然选择的作用,阶级斗争就是生存斗争。主要著作有《生物体普通形态学》(1866)、《人类发展史》(1874)、《作为宗教和科学之间纽带的一元论》(1890)、《宇宙之谜》(1899)、《生命的奇迹》(1904)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