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解释《春秋》的古文经传。儒家经典之一。所记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四年(前464),比《春秋》多出十七年。其作者、年代与真伪历来争辩甚多。《汉书·艺文志》认为是春秋时期鲁太史左丘明所撰,共三十卷。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西汉刘歆改编。近人则认为是战国初时学者据各国史料编成。其文平易简直,颇近《论语》,原多古字古义,为学者传《春秋》训诂之书。以文史见长,记事详实,多用事实解释《春秋》经文,与《公羊传》、《穀梁传》专释“春秋”之义理有异。关于上古时期文饰图绘发展的一些资料的传说,对研究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艺术,有一定参考价值。对礼、乐活动的大量记载,充分反映出春秋之际音乐、舞蹈的发展水平,及其同政治、军事、宗教巫术活动的联系。记载了一批政治家、思想家的美学观点,及铸鼎象物、文物昭德、乐以安德、乐而不淫、中和为美等美学思想。《左传》记载的这些美学思想,对以后儒、道、阴阳五行等各家美学思想的形成,均产生重要的影响。有西晋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均收入《十三经注疏》),清洪亮吉《春秋左传诂》等,另有宋林尧叟注,常与杜预解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