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移情说
类别 哲学
释义 移情说     英 theory of empathy;德 Einfühlungstheorie

现代西方美学理论和流派之一。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流行于西方许多国家。主要代表有德国的里普斯、谷鲁司,英国的浮龙·李,法国的巴希等。这一理论同浪漫主义主张伸张和解放自我,把想像和情感提到首位的文艺思想和文艺实践有密切关系,它以移情现象为审美活动的中心和本质。从古希腊开始,历代美学家都注意到移情现象。但直到19世纪中后期,关于移情的思想才逐渐形成一种比较系统的美学学说并在西方美学领域内占据主导地位,产生广泛影响。其先驱是德国费希尔父子。F.费希尔把移情作用称为“审美的象征作用”,其子R .费希尔则把“审美的象征作用”改称为“移情作用”。移情说的最大代表是里普斯。他把移情说作为自己美学理论的基础,界定了审美移情作用的三个特征:(1)审美对象不是与主体对立的事物的存在或实体,而是一种受到主体灌注生命的形象;(2)审美主体是观照的自我;(3)主体和对象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后谷鲁司、浮龙·李和巴希等发展了里普斯的观点。谷鲁司认为审美活动的实质是一种“内模仿”。内模仿侧重由物及我(与里普斯侧重由我及物的观点有所区别)。浮龙·李的看法接近于谷鲁司,但她更侧重内模仿中情绪反应所涉及的内脏器官感觉。巴希认为美感主要是一种同情感。移情说是一种心理学美学,又具有实证的经验主义色彩,对于改变德国古典美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开拓“自下而上”的现代西方美学的新方向起了重要的作用。移情说的代表作有《空间美学》、《美学》(里普斯),《动物的游戏》、《人类的游戏》(谷鲁司),《美与丑》(浮龙·李和汤姆生),《康德美学批判》(巴希),《美学体系》(伏尔盖特)等。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8 7: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