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人格 ideal personality 通常指道德上的完美典型。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和理想的结晶。列宁称之谓“道德的最高者”(《列宁全集》第55卷第43页)。是真、善、美的统一。不同时代和阶级有不同的理想人格。在中国古代,儒家把体现封建伦理纲常的“圣人”作为理想人格。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朱熹称之为“醇儒”。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颜元等人对传统的理想人格有所批判,以能为国家和民族建功立业的“豪杰”为理想人格。黄宗羲说:“立志则为豪杰,不立志则为凡民”(《孟子师说》卷七)。颜元指出:“人必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宗教的理想人格是被虚幻化、神化了的不能达到的上帝。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时指出,理想人格是能达到的,是“有目的的、真实的、全面的、完美的、受过教育的人”。共产主义道德理想人格是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具体概念,即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它和人类最崇高的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即共产主义相联系。它的实现与共产主义运动相联系。道德理想作为人们人格完善的目标,是推动人们进行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