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美 1899—1977 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原名珣。安徽桐城人。1917年至1921年间在南京金陵大学攻读哲学。参加过五四运动,又与王光祈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少年学会,1920年创办《少年世界》月刊,担任总编辑。1921年赴美留学,先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次年至俄亥俄州立大学师从莱森教授治黑格尔哲学,后又回到威斯康辛大学,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被聘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又先后在东南大学、中央政治学校、中央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后去台湾,分别任教于台湾大学、辅仁大学。为学力图贯穿古今、统摄诸家。视孔、墨、老为中国先哲的代表,认为“把他们融会贯通起来,实可以代表中国哲学家最完善的思想”(《中国人生哲学》)。又依据生命哲学和周易“生生之德”的观念,提出“机体主义”一词,用以解释中国哲学之主流与特色,称:此类文化血脉、生命之源,可谓千圣一脉,久远传承,为一切思想形态之核心(参见《生生之德》)。进而主张“落实”儒家的人生价值,以不断“提升”生命价值,作为“拯救”现代人类的基本手段。主要著作有《科学哲学与人生》、《中国人生哲学》、《方东美先生讲演集》、《原始儒家道家哲学》、《新儒学十八讲》、《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等。另有诗词遗稿上千首,由其弟子选编为《坚白精舍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