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neo-positivist Marxism 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主张用实证主义来说明和补充马克思主义。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代表为意大利的德拉-沃尔佩和科莱蒂。强调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对立,否定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法”的连续性,将马克思的辩证法解释成科学实验方法、“现代实验科学的唯物主义逻辑”、“具体——抽象——具体循环”,溶解在逻辑范畴之中。把恩格斯同马克思对立起来,认为“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是黑格尔主义,从而背离了《资本论》的科学唯物主义”,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辩证法”也是“抄自黑格尔”。认为马克思在哲学上深受康德的影响,用康德的“真正的对立”,即“没有矛盾的对立”,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认为被辩证唯物主义者所描述的现实世界中的“矛盾对立”,其实都是非矛盾的对立。从考察马克思关于人是一个“类的自然存在”的概念到“社会生产关系”概念的连续性,论证“人的本质是一个社会历史主体”,提出现实的工人阶级是具体的、活动的、经验上的实体。认为20世纪20年代以来统治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舞台的是苏联模式的辩证唯物主义和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两者在对待苏联政权和资产阶级文化的态度上分歧很大,感兴趣的哲学领域也不同,前者对确立普遍的辩证法规律的体系感兴趣,而后者则对人的异化和反科学主义、反实证主义感兴趣,但都是从黑格尔哲学这个母体中产生的,有着共同的哲学来源。两者对黑格尔哲学强调的重点不同,前者强调黑格尔的“物质辩证法”,后者强调黑格尔的“总体性”和“异化”问题,但都没对社会生产的具体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内容进行批判的、科学的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拒绝从工人阶级的观点出发,而仅仅从辩证的方法本身出发,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和科学的潜力消失在辩证方法的思辨之中。该派代表作有《卢梭和马克思》(德拉-沃尔佩)、《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科莱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