阉割焦虑castration anxiety
由弗洛伊德所创用的术语,指男性对失掉阳具的担忧或恐惧。按照他的设想,当儿童的性心理发展经历了口欲期、肛欲期,进入到阳具欲期后, 男孩的性器成了快感的中心,而其第一个外部爱恋的对象是母亲。伴之而来的是除掉父亲的恋母情结。由于 一方面担心遭到父亲报复,伤害自己的阳具,另一方面又观察到女孩没有阳具,发现了阉割的证据,使男孩出现了阉割焦虑。这是男孩心理发生发展的重大转折的关键。阉割焦虑使男孩抑制自己对母亲的性欲冲动,转向对父亲认同,结果解脱了恋母情结, 内化了父亲代表的社会道德规范,形成了成熟的超我,约束了力比多能量,参与了社会文明的创造。与此同时, 也使男孩形成了性别同一性,获得了男性的角色,继承了男性的品质。弗洛伊德的这种观点立足于男女的解剖构造差异,具有明显的生物学化倾向, 由于突出阳具的优越地位,带有性别歧视的色彩,受到了许多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