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逆效曲面transfer and retroactionsurface
解释并预测迁移的性质(正、负)和大小的三维模型。心理学家C.E.奥斯古德于1949年在总结大量迁移实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描述正、负迁移的大小(一维)如何随先后两个学习课题之间刺激相似(另一维)和反应相似(再一维)程度不同而变化(见下图)。

上图中粗线勾画的曲面表示迁移的方向(正负)和数量。正、负迁移通过位于零迁移平面之上或之下来分界,平面之上为正迁移(+),平面之下为负迁移(-)。细线勾画的长方体从左至右表示先后两课题之间反应相似程度的变化,从相同反应(R
i),到相似反应(RS),到无关反应(RN),到相反反应(R
0),最后到对抗反应(RA); 从前至后表示先后两课题之间刺激相似程度的变化, 从相同(S

), 到相似(SS),到不同(SN)。前面从左到右的粗线表示:在刺激相同条件下,若反应由相同逐渐变化到对抗, 则迁移逐渐从最大正迁移变化到最大负迁移。后面从左到右的粗线表示:在刺激不同的条件下,不论反应相似程度如何,迁移都为零。左侧由前至后的粗线表示:在反应相同的条件下,若刺激由相同逐渐变化到不同, 则正迁移由最大减少至零。右侧由前至后的粗线表示:在反应对抗的条件下,若刺激由相同变化到相似,最后到不同,则负迁移由最大逐渐减少至零。该模型由于只总结了机械学习中迁移的规律,故只适用于机械学习,如在机械记忆、感知觉或知觉-动作训练中都是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