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
又称“我源中心论”。这个名词由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Sumner,W.G.)在其所著《民俗》(Folkways)一书(1906)中首次提出,认为一切民族都有种族中心主义,即通过自己的文化透镜来看待世界,“自己的群体是一切事物的中心,其他一切事物都是根据这个中心来衡量和判断的”。萨姆纳把“种族中心主义”同“内群体”、“外群体”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并与爱国主义和沙文主义联系起来。但他仅仅是强调“夸大和加强自己民俗中特有的、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每一事物”,同种族优越论者尚有区别。后来,“种族中心主义”一词被西方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大量运用。阿多诺(Adorno,T.W.)在《权威人格》一书中提出了测量种族中心主义程度的方法,把种族中心主义看作是人格的一个方面。具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人认为,对“种族中心主义”可以而且应该“一分为二”。一方面,爱国主义总是以爱本民族和具有民族自尊心为前提的。从本民族的利益出发来看各种问题,要求突出本民族特点,具有本民族特色,这就是以本民族为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以本民族为中心。这在一定历史时期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种族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强调“我源”,排斥“他源”, 不能和其他民族平等相处,或是“夜郎自大”,或是“闭关自守”,或是对其他民族进行强制“同化”, 都是不能正确对待其他民族,不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不利于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从而也不利于本民族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者主张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相结合,便可以防止和克服种族中心主义所产生的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错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