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 Mani约216—约276 亦译“牟尼”。摩尼教创始者。波斯人。曾旅行东方各地,传说曾到过印度北部和中国西部。公元242年回国。受到波斯帝国萨桑王朝沙波尔一世(Shāpūr Ⅰ,241—272年在位)礼遇,并在沙波尔一世庇护下传教,建立教团。但因其信仰和活动威胁萨桑王朝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和贵族的统治遭到巴赫拉姆一世(Bahrām Ⅰ,273—293年在位)的迫害,于276年左右被处死。在他死后,摩尼教仍然广泛传播,7世纪时传到中国。它是基督教的主要异端之一,吸取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佛教以及诺斯替教派的思想。宣传善恶二元论,认为恶与善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原理,最初存在于各自的领地,互不相干。由于恶超越了最初的界限,形成善和恶的混和体,即世界,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分离这两个原理,摩尼教的特殊使命便是促进这种分离,上帝是善,物质就是恶,两者的对立呈现为光明与黑暗的斗争。上帝已使摩尼教徒意识到,一切事物都是混和体。为了发现世界的真正意义,摩尼教徒必须戒律自身,避免光明被进一步污染,真正的生命是灵魂摆脱肉体的禁锢。在伦理学上,摩尼教提倡禁欲主义,认为人的自身繁殖有助于黑暗的统治,因此婚姻亦是一种罪过,吃素斋乃是行善。主要著作有《活着的福音》、《大师学说的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