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unconsciousness
(1)绝对没有意识的东西,即非心理或非意识的同义语。如无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一般动物心理活动的特征,人的大脑所没意识到的复杂的生理过程或完全丧失意识的病态等。(2)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概念。S.弗洛伊德首先将心理分为意识与无意识,然后又提出两种无意识:一种属于描述意义上的潜伏无意识,即前意识;另一种属于动力意义上的潜在无意识,即潜意识。弗洛伊德所谓的无意识主要是指潜意识而言。它是处于意识之外的有能量的有强度的有效率的心理动力系统,即被压抑的、无从觉知的原始本能冲动和性欲,按照快乐原则而活动。其特点是具有原始性、冲动性、非逻辑性、非时间性、非道德性、非语言性和不可知性。潜意识是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心理深层的基础,精神分析的核心。它共有三种:一是弗洛伊德的个体潜意识;二是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即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种族遗传下来的心理上的沉淀物;三是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 即一种社会结构和心理结构之间联系的纽带和中介环节。(3)在现代心理学中,无意识通常是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觉醒状态时阈限下的思想和行为,如各种未被意识到的阈外心理活动(无意感知、无意识记、无意再认、无意表象、无意想像、非口语思维、直觉、定势、口误、笔误、无意体验、无意意向等),和某些意识行动经多次重复而变为自动化的习惯行为(操作定势、行为定型);睡眠、催眠状态时没有意识到的心理现象,如梦中行为、催眠活动等;病态或特殊精神状态时没有意识到的心理现象,如妄为、妄想、幻觉、呓语等。人的无意识的生理机制主要是未意识的定势和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较弱兴奋部位、没有同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词明显联系起来的活动,是人的大脑两半球的不同功能尤其是右半球非言语思维的产物。无意识和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两个方面对立统 一的整体。意识是以无意识的存在为前提、基础的,但人的无意识又是以意识为主导、并受意识制约的。研究无意识对于深入洞察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全面调动人的精神活动(理性与非理性)的能动性,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医疗、文艺、教育、司法、运动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