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比内量表Stanford-Binet scale
系L.D.推孟在美国于1916年根据法国心理学家比内(Binet)和西蒙(Simon)的智力量表(1905, 1908,1911)所修订。后来的所谓比内量表,实际上是指S-B这种类型的量表。这个量表不断修订。1937年推孟与梅里尔(Merrill)合作,进行一次修订,分甲乙两个平行本,即L式(Form L)和M式(Form M)。1960年将两式合成一式,称L-M式(Form L-M)。此次将原来的比率智商改为离差智商,标准分的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1972年制定了L-M式的新常模。我国陆志韦于1935年对S-B的1916年版作了修订,取样局限于江浙地区。1936年陆志韦与吴天敏合作,使这个修订本适用于北京地区。这在我国心理测验史上算是第二次修订。1983年吴天敏将原先的修订本在项目上又作了一些修改,有应用材料,无新的常模,称“中国-比内量表”。S-B的特点是仿比内的版本,将测量各种智力结构的项目按难度分散于各年龄组内。每组6个项目,主要照顾了难度而未照顾所测内容的范围,所以各年龄组诸项目测量的智力结构不完全相同,而且不全面。它的优点是用智力年龄的概念,使智力与年龄相联系,容易理解。量表的起点年龄低(2岁), 可测成人,但只有两组测题, 比较适用于儿童而不适用于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