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心理学educational socialpsychology
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心理学的一个新分支,是教育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交叉或边缘学科。它研究教育过程中,由于个体之间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社会心理现象,着重研究学生群体的社会心理形成的规律,学生群体结构的类型与特点,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对学生个体的学业成就、人格形成的影响等。美国心理学家盖泽尔斯(Getzels,J.W.)于1969年发表的《教育社会心理学》是这一学科第一部成体系的专著,阐述了社会阶层、社会化、社会对智能的影响,种族隔离、补偿教育、作为社会制度的学校与课堂、教师与学习者的特点对学习的影响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诸如阿伦森(Aronson,E.)等人关于合作的课堂对学生的行为与态度的影响的研究、施穆克(Schmuck,R.A.)关于有效的学习集体的社会心理特征的研究、约翰逊(Johnson,R.T.)等人关于学习集体的目标结构的研究等等,使这一学科的研究跟学校中的集体和课堂中的教与学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使这一学科的体系日趋完善。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心理学工作者已开始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社会心理学进行了探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