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对立统一规律
类别 哲学
释义 对立统一规律     law of unity of opposites

即“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规律”。亦称“矛盾规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中的普遍起作用的辩证法规律。它揭示出事物或现象内部都存在着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对立面,这两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转化。在中国哲学史上,常用“分合”、“两一”、“参两”、“相反相成”、“相摩相荡”等概念来表达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思想。先秦《老子》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老子·二章》)明清之际方以智提出:“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分无不合,合无不分”(《东西均·反因》)。王夫之也提出:“合二以一者,既一分为二之所固有矣。”(《周易外传》卷五)这些思想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对立统一思想的朴素的猜测和阐述。欧洲哲学史上,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在世界本源的探索中,已接触到对立统一思想。阿那克西曼德最早提出“对立物蕴藏在基质之内”(见辛普里丘《物理学》第150章),反映了对立统一的思想。赫拉克利特指出“相反者相成;对立的统一”,“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转引自《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6页)。亚里士多德探讨了同一和差别、量和质、肯定和否定、必然和偶然、原因和结果、归纳和演绎等范畴,其中包含着不少对立统一的思想。近代德国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指出:“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地是矛盾的”(《逻辑学》);对立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两个对立面每一个都在自身那里包含着另一个,没有这一方也就不可能设想另一方”,“惟有它们的统一才有真理”(《逻辑学》);“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逻辑学》);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整个自然的、历史的、精神的世界是不断运动、转化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时,改造和吸取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也创立了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形态。恩格斯把对立统一规律表述为“两极对立的相互渗透和它们达到极端时的相互转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59页)。列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首次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毛泽东在《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并以对立统一为指导,提出一系列关于从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认识和分析对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立统一规律基本内容包括: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同一和斗争的相互联结,斗争的绝对性和同一的相对性。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出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认为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对立面的斗争是无条件、绝对的。对立统一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中普遍存在和起作用的规律。如物理学中的阳电和阴电,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生物学中的遗传和变异,社会领域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们认识领域中的实践和认识、主观和客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客观存在的任何一个对立统一都是具体的、特殊的。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和根本规律,贯穿和统摄着辩证法的全部内容,提供了理解和说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揭示了事物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是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47页)但这不意味着对立统一规律可取代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发展观和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区别。现代系统论丰富了对立统一思想。在系统论看来,任何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反馈作用。当系统要素间是负反馈时,要素间的变量就能达到动态平衡,系统就能稳定存续;当要素间出现某种正反馈时,系统就不能稳定,就会发生振荡,以致超过该系统存在的临界条件而解体。它为矛盾统一体的存在或解体,提供了新的解释。系统论关于系统客体具有自组织性的思想,也为事物运动和发展是自己运动、自己发展的对立统一思想,提供了新的具体的依据。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8 4: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