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原理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一种说明新旧理论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认为在出现新的、更加普遍的理论的情况下,原有理论不是被推翻,而是变成新理论的极限形式。由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1913年,他将量子化条件应用于原子,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经典物理理论又为宏观运动过程以及原子整体运动(分子运动论)的实验所验证。玻尔据此提出了对应原理。之后,这一原理成为提出科学假说、构建科学理论所普遍遵守的方法论原则。海森伯借助于对应原理,建立了矩阵力学;薛定谔在创立波动力学的过程中,依据对应原理对新力学做出了科学的预言。把对应原理作为一个新的理论可接受性的标准来应用,要求新的理论比原有理论具有更丰富的检验蕴含;它在原有理论的适用范围内以渐近线的形式与原有理论相一致。对应原理正确反映了科学认识的发展过程,揭示出新旧理论之间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原有的在一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只是反映了科学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人们的认识水平,具有相对真理性。但是,每一科学真理尽管有相对性,其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在科学发展达到的新的认识中,原有理论所包含的科学内容仍然具有它的适当地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量子力学并没有推翻经典物理学。对应原理把原有理论当作新理论的一种极限情形,则是新旧理论之间联系的一种类型,它既承认原有理论的局限性,又肯定原有理论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表现出巨大的方法论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