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词汇 | 攝 |
分类 | 汉字 汉语字词典 |
释义 | 攝 字形信息 字型 左扌右聶 部首 扌 简体字 摄 包含“攝”的字 𡆄𥸓 发音信息 (攝字怎么念) 拼音 shè,zhé,niè,shà 粤语发音 sip3 注音符号 ㄕㄜˋ,ㄓㄜˊ,ㄋㄧㄝˋ,ㄕㄚˋ 字典解释 (攝字是什么意思) 汉语大词典 攝 shè 《汉语大词典》 1.提起;牵引。 2.执持。 3.巩固;持久。 4.佐理;辅助。 5.假代;代理。 6.兼职。唐以后凡大官兼领小衔者曰摄。 7.委派。以后谓诏除而非正命为摄。 8.统率;管辖。 9.夹处。 10.整顿;整饬。 11.缘边。参见“摄服”。 12.捉拿;拘捕。 13.收敛;吸引。 14.保养。 15.谓神灵鬼怪等以法术摄召人或物。 16.拍照。 17.借贷。 18.音韵学术语。参见“摄音”。 19.见“摄摄”。 20.春秋时齐地名。在今山东省聊城市境内。 21.通“慑”。畏惧;威胁。 22.通“蹑”。踩;踏。 23.姓。春秋楚国有摄叔。见《左传·宣公十二年》。 攝 zhé 《汉语大词典》 1.折叠。 2.见“摄叶”。 攝 niè 《汉语大词典》 1.安定。 攝 shà 《汉语大词典》 1.古代祭祀之位,形似腰扇。参见“屏摄”。 康熙字典 攝《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书涉切【集韵】【韵会】【正韵】失涉切,并音歙。【说文】引持也。【左传·成十六年】请摄饮焉。【鲁语】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使长监于世,故能摄固,不解以久。【前汉·张耳陈余传】吏尝以过笞余,余欲起,耳摄使受笞。 又收敛也。【诗·大雅】朋友攸摄,摄以威义。【疏】相摄敛而佐助之以威仪之事也。【庄子·胠箧篇】摄缄縢,固扃𫔎。【注】摄,犹结也。 又整饬也。【仪礼·士冠礼】再醮摄酒。【疏】更挠搅添益,整顿示新也。【史记·荆轲传】吾曩者目摄之。【注】怒视以摄整之也。 又总也,兼也,代也。【礼·丧服小记】士不摄大夫。【疏】士丧无主。不敢使大夫兼摄为主也 又【曾子问】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于西阶南。【注】摄主上卿,代君听国政。【左传·成二年】摄官承乏。一曰假也。【礼·檀弓】伯高之丧,冉子摄束帛乘马而将之。【注】摄犹贷也。 又录也,追也,捕也。 又詟服也。【前汉·霍去病传】摄詟者弗取。【注】谓振动失志气者,则赦也。 又龟名。【尔雅·释鱼】三曰摄龟。 又【唐韵】奴协切【集韵】【韵会】诺协切,并音敜。亦持也。一曰安也,静谧貌。【前汉·严助传】天下摄然,人安其生。 又【集韵】质涉切,音慴。曲折也。一曰龟名。 又诘叶切,音箧。【尔雅注】摄龟,小龟也,腹甲曲折,能自张闭,江东呼为陵龟。郭璞说。 又色甲切,音霎。与翣同。【楚语】屏,摄之位。【注】屏,屏风也。摄形如今要扇,皆所以分别尊卑,为祭祀之位。 说文解字注 攝 《说文解字注》 引持也。 谓引进而持之也。凡云摄者皆整饬之意。论语摄𪗋。史记。侯生摄弊衣冠。襄十四年左传曰。不书者惰也。书者摄也。注云。能自摄整。诗。摄以威仪。传曰。言相摄佐者以威仪也。论语。官事不摄。注云。摄犹兼也。皆引持之意。 从手。聂声。 书涉切。 八部 。 在古籍中的用法 般若波羅蜜多, 非色薀 攝 ,亦非受、想、行、識薀 攝 ;非眼 處 攝 ,亦非耳、鼻、舌、身、意處 攝 ;非色處 攝 ,亦非聲、香、味、觸、法處 攝 ;非眼界 攝 , 亦非耳、鼻、舌、身、意界 攝 ;非色界 攝 ,亦 非聲、香、味、觸、法界 攝 ;非眼識界 攝 ,亦 非耳、鼻、舌、身、意識界 攝 ; 非地界 攝 ,亦 非水、火、風、空、識界 攝 ;非欲界 攝 ,亦非 色、無色界 攝 ;非有爲 攝 ,亦非無爲 攝 ; 非世閒 攝 ,亦非出世閒 攝 ;非有漏 攝 , 亦非無漏 攝 ;非善法 攝 ,亦非非善法 攝 ;非有情界 攝 ,亦非非有情界 攝 。亦 非遠離如是等法,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六“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四”,(唐) 玄奘 譯,高麗藏本,第4頁 般若波羅蜜多,非色蘊 攝 ,亦非受、 想、行、識蘊 攝 ;非眼處 攝 ,亦非耳、鼻、舌、身、意處 攝 ;非色處 攝 ,亦非聲、香、味、觸、法處 攝 ;非眼界 懾,亦非耳、鼻、舌、身、意界 攝 ;非色界 攝 ,亦非聲、 香、味、觸、法界 攝 ;非眼識界 攝 ,亦非耳、鼻、舌、身、 意識界 攝 ;非地界 攝 ,亦非水、火、風、空、識衆 攝 ; 非欲界欇,亦非色、無色界 攝 ;非有爲 攝 ,亦非 無爲 攝 ;非世閒 攝 ,亦非出世間 攝 ;非有漏 攝 , 亦非無漏 攝 ;非善法 攝 ,亦非非菩法 攝 ;非有 情界欇,亦非非有情界 攝 。亦非遠離如是等 法,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六奈,(唐) 玄奘 譯,福州藏本,第4頁 云何 攝 ?謂十六種 攝 。一界 攝 ,二相 攝 , 三種類 攝 ,四分位 攝 ,五不相離 攝 ,六 時 攝 ,七方 攝 ,八一分 攝 ,九具分 攝 ,十 勝義 攝 ,十一蘊 攝 ,十二界 攝 ,十三處 攝 ,十四緣起 攝 ,十五處非處 攝 ,十六 根 攝 。 《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三“本地分中聞所成地第十之一”,(唐) 玄奘 譯,高麗藏本,第12頁 云何 攝 ?謂十六種 攝 。一、界 攝 ,二、相 攝 ,三、種類 攝 ,四、分位 攝 ,五、不相離 攝 ,六、時 攝 ,七、方 攝 ,八、 一分 攝 ,九、具分 攝 ,十、勝義 攝 ,十一、蘊 攝 ,十二、 界 攝 ,十三、處 攝 ,十四、縁起 攝 ,十五、處非處 攝 , 十六、根 攝 。 《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卷第十“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唐) 玄奘 譯,福州藏本,第11頁 云何 攝 ?謂十六種 攝 。一、界 攝 ,二、相 攝 ,三、種類 攝 ,四、分位 攝 ,五、不相離 攝 ,六、時 攝 ,七、方 攝 ,八、 一分 攝 ,九、具分 攝 ,十、勝義 攝 ,十一、藴 攝 ,十二、 界 攝 ,十三、處 攝 ,十四、縁起 攝 ,十五、處非處 攝 , 十六、根 攝 。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本地分中聞所成地第十之一”,(唐) 玄奘 譯,思溪藏本,第13-14頁 是?此中相順,假說爲 攝 。 謂正思惟及正精進俱 ... 假說名 攝 。 若爾,彼彼契經中,言信等五根慧根 所 攝 。我以四 攝 , 攝 諸徒衆。臺觀中心 攝 衆材等。世閒亦說雙栝 攝 扉。輪輞 攝 輻,縷 攝 衣等。其義云。何如是 ... 任持 意趣假說爲 攝 。諸所引證 攝 他性言, 是暫時說。待他成故。 攝 待因成,義同 不 攝 。又若許法定 攝 他性,一法生位, 應一 ... 失故,我部諸師說自性 攝 。如是所立 攝 自性言,是究竟說。不待他故。 攝 不 待因,是眞實 攝 。諸法恒時 攝 自性故。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三“辯本事品第一之三”,(唐) 玄奘 譯,高麗藏本,第2-3頁 爲前 攝 後,後 攝 前耶?答:後 攝 前,非前 攝 後。不 攝 者何? 謂不定業。”此中,前三唯 攝 定業,後三 通 攝 定、不定業。是故言:後 攝 前,非前 攝 後。不 攝 者何?謂不定業。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一十五退“業薀第四中惡行納息第一之四”,(唐) 玄奘 譯,高麗藏本,第4頁 屏 攝 之位、 壇埸之所、 上下 ... 《册府元龜》冊府元龜卷七百八十,(宋) 王欽若 撰、(宋) 楊億 撰,四庫全書本,第14頁 荅:空 攝 空,無願 攝 無願,無相 攝 無相。 《阿毘達磨發智論》阿毗達磨發智論卷第十八“定蘊第七中攝納息第三”,(唐) 玄奘 譯,福州藏本,第3頁 業爲前 攝 後。後 攝 前耶。荅後 攝 前非前 攝 后 業三年前都。 不 攝 者何。謂無記業。此中 ... 是故言後 攝 前非前 攝 後。不 攝 者何。謂無記業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一十五,(唐) 玄奘 譯,思溪藏本,第6頁 爲前 攝 後、後 攝 前耶?荅:後 攝 煎,非前 攝 後不 攝 者何?謂不定業、無記業。此中前三業 惟 攝 定、惟有記業,後三通 攝 定、不定、有記、無 記業。是故言後 攝 前非前 攝 後不 攝 者何?謂 不定業、無記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一十五,(唐) 玄奘 譯,福州藏本,第5頁 荅:空 攝 空,無願 攝 無願,無相 攝 無相。 《阿毘達磨發智論》阿毗達磨發智論卷第十八“定蕰第七中攝納息第三”,(唐) 玄奘 譯、(唐) 迦栴延子 譯,思溪藏本,第2頁 三 攝 行中,依瑜伽論,七衆 ... 持解脫戒是菩薩律儀 戒 攝 。六度十地等是 攝 善法戒收,四 攝 四無量 等是饒益有情戒 攝 。又有 攝 義,如對法論第十 二中 ... 《華嚴經探玄記》花嚴經探玄記卷第六“功德花聚菩薩十行品第十七初釋名者十”,(唐) 法藏 述,高麗藏本,第11頁 答:或 攝 ,或不 攝 。 云 何 攝 ? 《阿毗達磨發智論》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五“結薀第二中有情納息第三”,(唐) 玄奘 譯,高麗藏本,第4頁 佛言:“善現!所應 攝 受不應 攝 授,是故說名 所應 攝 受。”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七十七“第九能斷金剛分”,(唐) 玄奘 譯,普寧藏本,第13頁 云何 攝 ?謂十六種 攝 。一、界 攝 ,二、相 攝 ,三、種類 攝 ,四、分位 攝 ,五、不相離 攝 ,六、時 攝 ,七、方 攝 ,八 一分 攝 ,九、具分 攝 ,十、勝義 攝 ,十一、藴 攝 ,十二、 界 攝 ,十三、處 攝 ,十四、縁起 攝 ,十五、處 攝 處 攝 川, 十六、根 攝 界 攝 十三處 攝 十四縁起 攝 十五處 攝 處 攝 十六根 攝 。 《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三聽“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唐) 玄奘 譯,普寧藏本,第13-14頁 慈無量等 攝 幾無量等耶。荅慈 攝 慈世俗智 性 攝 非他性 攝 免七 慈無量等 攝 幾無量䓁耶荅慈 攝 慈世俗智 乃至捨 攝 捨丗俗智。此中四無量 ... 得 攝 丗俗智揔縁有情爲境 故。不 攝 解脫勝處遍處及他心智有漏故。不 攝 餘智三三摩地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大恥沙論卷苐四百六十八,(唐) 玄奘 譯,普寧藏本,第4-5頁 答:空 攝 空,無願 攝 無願,無相 攝 無相。 《阿毘達磨發智論》阿毗達磨發智論卷第十八“定藴第七中攝納息第三”,(唐) 玄奘 譯、(唐) 迦栴延子 譯,普寧藏本,第2頁 風 攝 雷 攝 ,天帝雷公 攝 。 《道法會元》道法會元卷之六十四“玉樞斬勘五雷大法”,(明) 佚名 著,正統道藏本,第14頁 癸亥, 西寧衛僧 攝攝 刺查等貢馬及方物,賜 ... 《明實錄》太宗至孝文皇帝實錄卷七十三,(明) 胡廣 撰、(明) 張居正 撰、(明) 溫體仁 撰,抄本,第2頁 唵徑烏羅䟦帝 攝 , 尊帝喃,化病源 攝 奪赤那 ![]() ![]() 《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第二十九,(明) 周思得 輯,宣德七年(1432)楊震宗刻本,第29頁 般若波羅蜜多,非色藴 攝 ,亦非受、想、行、識藴 攝 ;非眼處 攝 ,亦非耳、鼻、舌、身、意處 攝 ;非色處 攝 ,亦非聲、香、味、觸、法處 攝 ;非眼界 攝 ,亦非耳、鼻、舌、身、意界 攝 ;非色界 攝 ,亦非聲、香、味、觸、法界 攝 ;非眼識界 攝 ,亦非耳、鼻、舌、身、意 識界 攝 ;非地界 攝 ,亦非水、火、風、空、識界 攝 ;非欲界 攝 ,亦非色、無色界 攝 ;非有爲 攝 ,亦非無爲 攝 ;非世間 攝 ,亦非出世間 攝 ;非有漏 攝 ,亦非無漏 攝 ;非善法 攝 ,亦非非善法 攝 ;非有情界 攝 ,亦非非有情界 攝 。 亦非逺離如是等法,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六,(唐) 玄奘 詔譯,乾隆藏本,第12-14頁 云何 攝 ? 謂十六種 攝 。 一、界 攝 ,二、相 攝 ,三、種類 攝 ,四、分位 攝 ,五、不相離 攝 ,六、時 攝 ,七、方 攝 ,八、一分 攝 ,九、 具分 攝 ,十、勝義 攝 ,十一、藴 攝 ,十二、界 攝 ,十三、處 攝 ,十四、縁起 攝 ,十五、處 攝 處 攝 ,十六、根 攝 。 《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三“本地分”,(唐) 玄奘 奉詔譯,乾隆藏本,第44-45頁 生佛事於中四一别明能 攝 二 攝 取下所 攝 廣多三大慈下能 攝 殊勝四或令下所 攝 成益。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大方廣佛華嚴經,(唐) 實叉難陀 譯、(唐) 澄觀 撰述,乾隆藏本,第3頁 監國 攝 政王生為 醇賢親王第五 ... 《清實錄》德宗景皇帝實錄修纂凡例,(清) 溥儀 撰,抄本,第15頁 論 攝 養表 勸封禪表 理侯君集 ... 《全唐文》卷一 百 五十 杜正倫,(清) 董诰 辑,嘉慶十九年武英殿刊本,第2頁 若自性 攝 ,戒唯 攝 戒,定 攝 靜慮,慧 攝 後五。 若并助伴,皆具相 攝 。 若隨用 攝 ,戒 攝 前三,資糧自體眷屬性故。 定 攝 靜慮,慧 攝 後五,精進三 攝 徧策三故。 若隨顯 攝 ,戒 攝 前四,前三如前, 及守護故。 定 攝 靜慮,慧 攝 後五。 《成唯識論音響補遺》成唯識論音響補遺卷第九之四,(清) 紹覺 音義、(清) 新伊 合響,乾隆藏本,第15-16頁 爲前 攝 後。 後 攝 前耶。 答前 攝 後。 非後 攝 前。 不 攝 者何。 謂不定業。 無記 ... 此中前三通 攝 定不定業。 後三惟 攝 定業。 前三通 攝 善不善無記業。 後三惟 攝 善不善業。 前三通 攝 有漏無漏業。 後三惟 攝 有漏業。 如是廣說有無 ... 故言前 攝 後非後 攝 前。 不 攝 者何。 謂不定業。 無記 ...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一十四,(唐) 玄奘 奉詔譯,乾隆藏本,第51-52頁 答:空 攝 空,無願 攝 無願,無相 攝 無相。 《阿毗達磨發智論》阿毗達磨發智論卷第十八“定藴第七中攝納息第三”,(唐) 玄奘 奉詔譯,乾隆藏本,第5頁 攝 喪主 攝 行儀曰: 其日質明,執 ... 《朝鮮王朝實録》世宗莊憲大王實錄卷第五,(民国) 朝鮮史編修會 撰,朝鮮影印本,第21頁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英汉例句词典收录3870147条英语例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英语单词的释义及例句,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