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弥曼差派
类别 哲学
释义 弥曼差派     梵 Mīmā

亦称“前弥曼差派”、“业弥曼差派”。古代印度哲学派别。与“吠檀多派”相对。Mīmāsā原义为思维考察、调查探索,最早见于《梵书》。约公元前2世纪阇弥尼著《弥曼差经》,以维护“吠陀”经典的权威,并对吠陀祭祀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后逐渐形成一派。受文法学派影响,主张“声常住说”,认为知识是通过声音传播的,音可常变,而声(词)则常住。声本身具有含义,即有独立的灵魂。将“声”分为两种形式:一为常人之声,有真有误;二为吠陀之声,是无错误的永恒不灭之声,是人间行事所依之法。认为知识有真知(波罗玛)和误知(阿波罗玛),辨别真知和误知有六种方法,即现量(感觉)、比量(推理)、比喻量(实例)、义准量(换质换位所知)、圣言量(吠陀之声)、无体量(由矛盾所知)。注重传统的祭祀仪式,认为祭祀是人的天职,必行之法,祭祀本身具有一种力量(无前),可产生果报、现世得利或死后升天。否认神对世间万物具有支配力,将吠陀中的神仅看作仪式咒语中的名字和声音,认为祭祀不是为了满足神的需要,祭祀所获的力量为自然所得而非神灵所赋。肯定自然界是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被创造的实体,由多种元素组成。认为实体有九,即地、水、火、风、空、我、意、时、方(有人分为十二,增加暗、声、金)。实体有十六种德,即色、味、香、触、数、量、别体、合、离、彼体、此体、乐、苦、欲、瞋、勤勇(有人增至二十四德,加觉、重、液、润、行、音、显、有能)。业有五种,与胜论相同,同、异、合和、无说、有能也与胜论相同。提出解脱的途径为:遵守戒律、不做恶业、实行苦行、精进、从事祭祀。近代学者对该派的无神论思想极为重视,曾引起分歧,如拉达克里希南认为这是弥曼差派的缺陷,以致使后来的作家偷运进天帝。但恰托巴底亚耶却极力维护该派的无神论思想,对此作了详尽的说明和辩解。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10 8: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