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词汇 | 升 |
分类 | 汉字 汉语字词典 |
释义 | 升 字形信息 字型 上丿下廾,𰀪丨一 部首 丿,廾,丨,一 异体字 𦫵 包含“升”的字 阩㐼𡆼𬨠𡉧𰇌抍𠦑𢗢𡛈𡉼呏𣅮𥘥𤆭𦬱枡昇𨛘竔𮕭𮂶𦭊 查看全部 发音信息 (升字怎么念) 拼音 shēng 粤语发音 sing1 注音符号 ㄕㄥ 字典解释 (升字是什么意思) 汉语大词典 升 shēng 《汉语大词典》 1.容量单位。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公制一升分为1000毫升,合一市升。今公制与市制相同。量酒的单位。 2.量器。 3.古代布八十缕为升。 4.上升;升起。 5.登;登上。 6.向上举荐。 7.升迁;职位提高。 8.提高税额。参见“升税”。 9.古祭祀时将烧熟的祭牲放入鼎中。 10.谷物登场。 11.点燃;生火。亦指提炼。 12.古代祭山时,把祭品放在山上叫“升”。 13.《易》卦名。卦形为坤上巽下(䷭)。 14.姓。南北朝有升元。 康熙字典 升《康熙字典》 【子集下】【十字部】 【唐韵】识蒸切【集韵】【韵会】书蒸切,并音升。【说文】籥也。十合为升。【前汉·律历志】升者,登合之量也。古升上径一寸,下径六分,其深八分。龠十为合,合十为升 又成也。【礼·乐记】男女无辨则乱升 又【广韵】布八十缕为升。【礼·杂记】朝服十五升 又卦名。【易·升卦】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又降之对也。【书·毕命】道有升降。【注】犹言有隆有污也 又登也,进也。【诗·小雅】如日之升。【易·坎象】天险不可升也 又【前汉·梅福传】民有三年之储曰升平。 说文解字注 升 《说文解字注》 十合也。 十合各本作十龠。误。今正。律历志曰。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作十龠则不可通。古经传登多作升。古文叚借也。礼经注曰。布八十缕为升。升字当为登。今之礼皆为升。俗误已行久矣。按今俗所用又作升。经有言升不言登者、如周易是也。有言登不言升者、左传是也。 从斗。象形。 斛左耳为升。右耳为合。?以象耳形也。各本作亦象形。非。识蒸切。 六部 。 合龠为合。龠容千二百黍。 十字各本无。今补。不补则五量惟升斗斛见于本书。且失其相絫之数矣。絫下云。增也。一曰十黍之重。正为铢字张本。鬲下云。鼎属。实五觳。又云。斗二升曰觳。正为角部觳下无此义、故补之。集部合下无一曰十龠为合之文。龠部下无一曰龠容千二百黍之文。此处之当补、正同鬲下。非沾足也。合龠为合。见律历志。而尚书正义引作十龠。月令正义引作合。通典引作十。六典说唐制作合。是汉书古本不同。要以下文云合者合龠之量、跃于龠、合于合、广雅二龠曰合、断之。知十龠之非矣。古者一分一合谓之判合。叚是十龠、则此量不得名合。不得云合于合、合二龠为合。犹之十二铢两之为两也。 在古籍中的用法 桃皮三 升 ,水五 升 ,煮取一 升 ,頓服。 又方: 《外臺秘要方》外臺秘要方卷二十七“大便不通方一十七首”,(唐) 王燾 撰、(宋) 林億 校正、(宋) 孫兆 校正,四庫全書本,第28頁 車前子一 升 ,水二 升 ,煮取一 升 ,分服。 《備急千金要方》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唐) 孫思邈 撰、(宋) 高保衡 校正、(宋) 林億 校正,四庫全書本,第15頁 九 升 二合 二斗四 升 一合 一斗二 升 三斗五 升 《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孫眞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八十八“針灸方”,(唐) 孫思邈 著、(北宋) 林億 著,正統道藏本,第7頁 右攺咀以酒五 升 水三 升 煑取三 升 服一 升 口不開者 《醫學綱目》卷七,(宋) 樓英 撰,明嘉靖44年曹灼邵弁刻本,第27頁 孫 升 字君孚,高郵人。 第進 ... 《宋史》列傳卷第一百六 宋史三百六十四“孫升”,(元) 脱脱 著,百衲本,第14頁 呂 升 卿察訪廣南,次 升 言: 《宋史》宋史卷三百四十六,(元) 托克托(脫脫)等 撰、(清) 林蒲封等 考證,四庫全書本,第3頁 升 自午階, 眀堂 升 登歌樂作,至壇上,樂 ... 《文獻通考》文獻通考卷一百三十,(元) 馬端臨 撰,四庫全書本,第23頁 圭冃 升 。 二 升 , 束朿膏 三 升 。 酥 五 升 。 《普濟方》普濟方卷六十四,(明) 朱橚 撰,四庫全書本,第1-2頁 右四味切,以水五 升 ,煮取二 升 半,油半 升 ,酒半 升 ,調和, 分爲三度灌口。 如不定,鹽半 升 ,水一 升 半,温如人肌,和鹽灌 ... 《重訂唐王燾先生外台秘要方》卷四十,(唐) 王燾 選、(宋) 林億 其他、(明) 陸錫明 校訂,刊本(序刊),第47頁 獨石倉每引米豆减四 升 ,馬營倉每引米豆减五 升 。 懷來倉景泰三年開中,兩浙塩每引减七 升 ,長蘆塩每引减一斗二 升 。 景泰四年開中,兩浙塩每引减五 升 ,長蘆塩每引减四 升 。 長安嶺倉兩浙塩每引减七 升 ,長蘆塩每引减八 升 。 雲州堡倉景泰三年開中,兩浙塩每引减五 升 ,長蘆塩每引减七 升 。 景泰四年開中,兩浙、長蘆塩俱减二 升 。 赤城倉兩浙塩每引减三 升 ,長蘆塩每引减五 升 。 龍門廣盈倉兩浙塩每引减五 升 ,長蘆塩每引减七 升 。 龍門倉兩浙塩每引减五 升 ,長蘆塩每引减七 升 。 萬 全倉兩浙、長蘆塩每引俱减五 升 。 柴溝堡倉,兩浙長蘆塩每引俱减七 升 。 從之。 《明實錄》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之二百三十五,(明) 胡廣 撰、(明) 張居正 撰、(明) 溫體仁 撰,抄本,第7-8頁 右四味,以水七 升 ,煮取二 升 ,去滓,温一 升 。不愈,更服 一 升 。 《證治準繩》證治準繩卷四十五,(明) 王肯堂 撰,四庫全書本,第20頁 右水丸 升 煎取四 升 毎服入酒半 升 或一 升 煎分二次 《醫學綱目》醫學綱目卷之三十五,(明) 樓英 撰,嘉靖四十四年(1565)曹灼刻本,第15頁 一方治水腫用黒豆一 升 水五 升 者三 升 去滓入酒五 升 更煎 《古今醫統大全》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三十一,(明) 徐春甫 輯,隆慶朱希忠等刻本,第28頁 恆 升 、 受昌、 廣順、 錫佩、 ... 《清實錄》修纂官,(清) 溥儀 撰,抄本,第16頁 大功八 升 ,若九 升 。小功十 升 ,若十一 升 。 《五禮通考》五禮通考卷二百五十九,(清) 秦蕙田 撰,四庫全書本,第43頁 葵子一 升 水三 升 煮取一 升 去滓内猪脂一 升 《孫真人千金方衍義》卷十五,(清) 張璐 撰,刻本,第43頁 訓其子弟長育其才自鄉 升 之縣自縣 升 之州自州 升 《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九,(清) 董诰 辑,嘉慶十九年武英殿刊本,第19頁 年議準:監副以員外郎 升 用,五官正以主事 升 用,照滿官 升 轉之例,由部按其得有 ... 之日,算俸入於論俸推 升 之月, 每年 升 用一人, 此 升 用時,先 升 監副一次,後 升 五官正二次,論次 升 補。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八,(清) 高宗弘曆 敕撰,四庫全書本,第13頁 大豆二 升 水五 升 煮取二 升 以醇酒六七 升 合 《孫真人千金方衍義》卷二十五,(清) 張璐 選、(清) 席世臣 校訂,嘉慶05年掃葉山房刊本,第46頁 黍米云 升 麴末二 升 上酒壹斗伍 升 浄洮米以水伍 升 煑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一,(唐) 孫思邈 著,光緒四年上海本,第3頁 方痲疹 升 發劑中多用 升 麻曷知 升 麻性 升 能 升 動 《張氏醫通》張氏醫通卷之十二,(清) 張璐 撰,康熙刻後印本,第120頁 降服衰四 升 ,冠七 升 ;受衰七 升 ,冠八 升 ; 正服衰五 升 ,冠七 升 ;受衰七 升 ,冠八 升 ; 義服衰六 升 ,冠七 升 ;受衰七 升 ,冠八 升 。 《儀禮集編》儀禮集編卷二十五,(清) 盛世佐 撰,四庫全書本,第117頁 結陰者便血 升 再結二 升 三結三 升 《陳修園醫書》卷三十九,(清) 陳念祖 著,刻本,第5頁 升 獻朱鬣馬 以獻 獻服牛 獻 ... 《御定淵鑑類函》御定淵鑑類函卷一百三十四,(清) 張英 纂、(清) 王士禛 纂,四庫全書本,第64頁 於後庭應 升 者待令乃 升 皇太后、皇后毎出臨, ... 《大唐開元禮》大唐開元禮第一百三十五“君與諸王妃主舉哀禮同”,(唐) 蕭嵩 撰,抄本,第9頁 大功八 升 ,若九 升 ;小功十 升 ,若十一 升 。 《欽定儀禮義疏》欽定儀禮義疏卷二十五,(清) 佚名 撰,四庫全書本,第67頁 錢士 升 表忠記十卷 士 升 見經類。 《欽定續文獻通考》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百六十五,(清) 嵇璜 纂修、(清) 曹仁虎 纂修,四庫全書本,第20頁 爵一 升 ,觚二 升 , 觶三 升 , 角四 升 ,壺大一石,瓦 甒容五斗。 觶三 升 ,角四 升 ,壺大一石, 《御制律呂正義後編》御製律吕正義後編卷一百十五,(清) 允祿 纂、(清) 張照等 纂,四庫全書本,第5頁 義服圖曰:“正服衰 三 升 、冠六 升 ,旣葬,以其冠爲變,衰六 升 、冠七 升 。’乞依此例,練冠用六七 升 以下熟麻布。”從之。 《朝鮮王朝實録》世宗莊憲大王實錄卷第五,(民国) 朝鮮史編修會 撰,朝鮮影印本,第23頁 求正 升 、斜 升 、橫 升 。 求月大小。 求閏月, ... 《清史稿》淸史稿時憲志六“雍正癸卯元法上”,(民国) 趙爾巽 撰,關外二次本,第13頁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英汉例句词典收录3870147条英语例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英语单词的释义及例句,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