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若拙 春秋老子用语。指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是不事修饰的。《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王弼注:“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为异端,故若拙也。”(《老子道德经注》)《老子本义》引苏辙注:“巧而不拙,其巧必劳。付物自然,虽拙而巧。”以“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揭示了巧与拙的辩证关系。认为“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三十七章》)。人亦应顺应自然的要求,以“无为”的态度对待一切,可以达到自己的一切目的。真正的巧并不在于违背自然规律,而在于“付物自然”,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实现,这样看似笨拙,实为大巧。它概括了一切高度成功的艺术创造的特征。其所提出的“巧”与“拙”的概念及互相关系的问题,后成为中国古代美学所论述的重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