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以研习及传持戒律为主,并因创立者唐道宣住终南山,故称“南山律宗”、“南山宗”。道宣用大乘教义解释《四分律》,著《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注》、《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等,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订佛教授戒仪式,正式开创此宗。以心法(阿赖耶识所藏种子)为戒体,把一切戒分为“止持”和“作持”二门。“止持”即“诸恶莫作”之意,规定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八十四戒,又按犯戒内容分为“波罗夷”、“僧残”等若干类。“作持”即“众善奉行”之意。包括“安居”、“说戒”、“悔过”以及衣食坐卧等种种规定。与道宣同时弘扬《四分律》的还有相州(今河北临漳境内)日光寺法砺,开创了相部宗;西太原寺东塔怀素,开创了东塔宗。南山宗、相部宗、东塔宗后被称为律宗三家。嗣后相部、东塔两系渐衰,只南山一系独盛。道宣以后,以次传周秀、道恒、省躬、慧正等,至宋代允堪、元照而再盛。唐天宝十三年(754)鉴真把律宗传入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