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Т.Д. Тодор Димитров Павлов1890—1977 保加利亚哲学家、美学家、社会活动家。1919年加入保加利亚共产党。后赴苏联。1932—1936年任莫斯科大学历史、哲学和文学学院哲学系主任,红色教授学院教授。1936年返回保加利亚。曾参加反法西斯的斗争。1941—1944年被关在集中营。1945年起任《哲学思想》杂志主编。后当选为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并历任该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该院院长。1966年起为保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主要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认识论、美学、语言学、文艺学和科学方法论等。他在马克思主义反映论方面进行研究,发挥了列宁关于反映是“物质基础本身所固有的特性”的思想,提出反映是反映的物质系统的内部状态和反作用的统一。认为物质系统的反映能力是从比较简单的形式逐步发展到日益复杂的形式,最后在人类社会历史中以主体自觉反映客观世界的最高级的形式而达到最充分的体现。指出哲学和局部科学的共同任务是,研究从物质组织低级阶段的无意识的东西逐步变为其高级阶段的有意识的东西的过程。批驳反映和创造不能相容的观点,认为人如果不在自己的意识中反映世界,就不能改变世界,使现实受到创造性的改造。在哲学方法论上,认为局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存在和意识的某个局部领域;哲学的对象是意识和存在在达到真理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主要任务是研究这种相互作用所具有的规律性,从而使哲学具有世界观性质。同时又指出哲学和局部科学的相互关系,认为没有专门学科,哲学就是空洞的;没有哲学,专门学科就是盲目的。在社会学上,提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的最一般的“非哲学科学”的观点,认为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社会的结构和结构规律性。主要著作有《反映论》(1936)、《美学基本问题》(1949)、《哲学思想》(1954)、《论保加利亚的马克思主义史》(1954)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