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非自觉性 aesthetic unconsciousness 主体不抱明确目的和未经有意识的理智的逻辑思考,由直观形象就获得美感。德国康德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说,认为美感与概念、功利无关,已触及到审美非自觉性。奥地利S.弗洛伊德认为审美和艺术活动是在本能驱使下进行的一种非自觉、无意识的直觉活动。审美非自觉性发端于审美直觉性,是审美中个人主观的非功利性和形象思维的非概念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无明确目的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有时表现于不期然地与对象相遇,引起无意注意,在不经意的感觉、知觉中形成初级的美感或审美快感。有时表现在不随意、不自觉的无意联想和想像中,原有审美心理积淀、动力定型、思维定势便与这种联想、想像相互作用,感受到对象的美。审美非自觉性使美感带有不确定性、朦胧性、短暂性。它是审美中常见的心理状态,常为审美向自觉性转化做心理准备,又为美的创造、艺术创作的非自觉性提供了心理基础。 |